区委书记在全市人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人才与城市相互赋能。近年来,我区锚定创新南开发展定位,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积极探索人才发展新路径,创建启航·天开特色人才街区,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主要有四点经验:

一、以空间重构带动资源重组,全面启动人才街区建设

我区素来以一座古城、两位总理、三所名校闻名遐迩,区域内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汇聚,我们立足区情禀赋,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战略,整合平台、载体、文化、空间等各类资源,高标准启动人才街区建设,聚力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一是加强街区整体谋篇布局。将人才作为重要支点,加快构建双核驱动、两翼腾飞发展格局。东核用好创新资源,在环天南大区域打造我市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区域人才中心;西核用好载体资源,在西营门核心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承载地;北翼用好文化资源,在鼓楼古文化街区域打造文化消费之城;南翼用好生态资源,在环水上奥体区域打造健康活力之城。创建以环天南大区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街区,在域内进行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全面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二是突出党建领航。探索推动街区党建+人才融合发展,打造政治引领、服务贴心、社群融合的街区特色。在学府街道试点成立100余人的悦来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广大机关干部、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等志愿者作用,积极统筹志愿服务资源,在环天南大人才街区开展党建引领·服务天开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宣传、上门服务等方式推动各项助企惠才政策在辖区内落实落细,为人才创新创业、生活安居提供优质保障。在区域内广发悦来招募帖,遍邀辖区志愿单位,在环境整治、生态营造、社群建设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将政治引领和暖心关怀紧密融合,实现党建引领下的街区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抢抓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落户我区的重大机遇,在启航·天开街区实施载体建设、产业引育、生态营造、协同联动、人才引聚、环境提升六大工程。举办启航·天开创新成果推介论坛,邀请京津科研院所专家为街区内重点载体企业做创新成果专题推介,搭建与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合作交流平台。开展想创业到南开专项行动,动态完善惠企助才政策,借助天开创业大讲堂,吸引集聚更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针对街区企业厂房扩建需求,成立区扫楼服务小分队,梳理盘活街区5000多平米闲置楼宇,为更多成果在街区落地转化提供助力。试点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一站式服务窗口,制定服务事项清单300余项,组建首席服务官团队,以一企一单一策为原则,为进驻企业上门定制服务套餐。截至目前,首席服务官共为先导区116家企业高效解决了相关服务需求,实现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强化区内各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健全街区吹哨报到快速反应机制,推出大学生创业、科技型企业等一件事一次办特色服务场景,以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新模式,营造街区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雨林

二、以创新载体汇聚人才势能,塑造发展新动力新引擎

---此处隐藏4809字,下载后查看---

紧密结合创新南开功能定位,发挥启航·天开人才街区科创资源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培育人才链为重点,以建强产业链为目标,建强街区创新载体集群,助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做强博创园品牌。树牢服务高校院所就是发展自己理念,以区博士创业园为抓手,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硬科技前沿领域,广泛遴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驻,目前博创园8000平米实现满租运营,已培养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家企业获得海河产业基金投资,2家企业产品服务于北京冬奥会,持续优化创新-孵化-加速的创新生态链条。二是高标准建设大学科技园。围绕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驻区高校,统筹优化大学科技园空间布局,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天津大学科技园二期已投入使用,共引育企业66家,其中天大师生校友企业50家,占比75.8%。发挥北洋海棠基金的撬动作用,助推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园企业,目前已有16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近2亿元。三是高水平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在我区挂牌,集聚16位两院院士、18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战略核心支点。海河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其科研团队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级重点项目89项,科研人员及相关科技成果获得4项市科学技术奖励。四是聚力打造产业人才联盟。瞄准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需求,推动市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不断发展壮大,设立区海河碳中和研究院,集中全区优质资源,在科研西路打造7500平米的联盟大楼。联盟邀请10余名院士专家作为特聘专家,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与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深圳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关卡脖子技术。积极链接、融入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为其提供动力项目研发和配套支持,推动联盟跨界合作,合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人才储备。

三、以战略性人才培育加速能级提升,厚植人才竞争优势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向人才街区倾斜优势资源,加速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夯实战略性人才储备,促进人才有力集聚、有效支撑。一是做大人才增量。借助海外引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着力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今年已推荐60余名企业人才参与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人才项目,新推荐2名联盟专家分别获评海河工匠”“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升级打造学科领航教师”“中医骨干人才等区内重点人才工程,着重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建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坚持五湖四海引人才,依托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引进高成长性人才开通绿色通道,今年已引进人才落户逾2000人。通过精准引才、悉心育才,以做大人才增量做强区域创新发展硬核支撑。二是加大新动能产业人才引育。瞄准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打造市城区首个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首批已有30家硬科技及生态服务企业签约入驻,聚集了众多高精尖领先技术人才与项目。同时引育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20多个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园,吸引华炬物联、清研中电、尚德药缘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相继落地我区。三是强化青年人才集聚效能。积极推荐专精特新小巨人、科研院所等重点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工作平台,增强载体活力,储备更多青年创新人才。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博士后工作平台13家,其中科研工作站3家、创新实践基地10家。推动校企产学研创新合作,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方式,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好高校横向科研任务在博士后平台载体落地转化服务,为我区新入驻企业及创业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帮扶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群体参与创新创业,实现引智育才倍增效应。在启航·天开人才街区启动云帆计划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鼓励青年人才来区实习实践。推动高校与街区内企业共建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成功。四是加速人才一体化进程。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人才街区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溢出资源的首选承载地。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统筹联动,充分挖掘中铁建、中交建等央企资源及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打造金融街南开中心等重点承接载体,持续吸引中铁物资集团天津公司、长安建设工程等150余家优质京企来区落户。不断推动京津产研创新合作,海河实验室与中石化北化院签署合作协议,将依托全球体量最大的天津科学实验基地共建联合创新研究院,服务化学化工产业发展。开展校友企业推介行,借助天南大各地校友会,重点吸引校友上市公司、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等来市投资布局,不断做大南开朋友圈

四、以文化链接实现品质重塑,构筑人才畅享生态圈

聚焦街区人才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生活需求,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和文化氛围,打好人情牌暖心牌,增强人才对区域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以价值纽带促成双向奔赴。一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整合全区部门、平台和机构资源,创新机制,优化流程,打造系统化、便利化、精细化的南开人才服务体系。实施全面务实的人才精准服务供给,创建三级包联工作模式,将全区包联企业增至3124家,涉及区内23个部门及12个街道,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和人才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当好人才管家,跟踪了解个性化需求,为人才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大力扶持人才公寓建设,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共建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以打造人才认同、共荣共生的城市品格为核心,做到真情实意重视人才,真心实作服务人才。聚焦人才关切,在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社会交往等领域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搭建人才联情、联谊、联智的桥梁纽带。组织青春南开行青春有约交友联谊活动,举办区青年体育节暨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贯通资源、主动问需多元医疗健康服务等,通过一系列主题沙龙、联谊活动等方式,延伸精品服务资源,持续加码厚爱人才的礼遇,进一步增强人才向心力,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南开、爱在南开、留在南开。三是营造敬才爱才的文化氛围。注重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培养人才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重提高人才政治待遇,推荐优秀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名人选,畅通人才参政议政渠道。对承担国家攻关任务的科技领军人才、国防军工一线骨干人才等在医疗待遇、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支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兴尊才尚贤之风,以真得人心来确保争得人才,努力构筑知识、人才、产业、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