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考察吉林时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只有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近年来,绿园区坚持补短板、固长板,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高度、厚度、精度、深度、温度,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此处隐藏177字,下载后查看---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治理高度。坚持以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持续建强“镇街党(工)委—村社党委(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链条,配套落实运行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制,推动小区党支部实体化运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等人员“交叉任职”,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按程序分别进入镇街、村社“班子”,实现基层党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有机融合、有效覆盖。
以助力发展为基础,提升治理厚度。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结合文章”。突出乡村振兴,放大村集体资产清查清收效益,围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旅游、棚膜经济等发展路径,深化“四型”围城经济模式,激活发展“造血细胞”。突出助企兴业,深入开展“万人驻(助)万企”行动,推动两新领域“两个覆盖”攻坚,实现党建与发展相得益彰。突出做强社区,建立“红医”“红烛”“红心物业”、丰农惠民驿站等惠民项目,实施“五社联动”模式,扩大服务半径。
以改革创新为关键,提升治理精度。改革创新是基层治理持续深入、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完善“四个平台一张网”建设,落实“吹哨报到”“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推动更多行政执法力量下沉。进一步激发载体活力,深化“幸福小区”创建,提炼物业联盟、居民自治、领办物业特色做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进一步突出数字赋能,全覆盖搭建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引导“水电气热”“人房商物”等各类治理要素“一网”掌握。
以制度优化为抓手,提升治理深度。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坚持从需求处着手、问题处发力、矛盾处突破,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制定“项目清单”,实行“书记领题”机制。坚持“一盘棋”思维,发挥镇街、村社党组织“轴心”作用,扩大区域党建联盟“朋友圈”,实行全域党建联动机制。坚持示范引领,不断擦亮“绿园红谱”党建品牌、提升党建辨识度,依托资源禀赋、风貌特色,建成一批党建示范点、示范带、示范片区,推动全域点亮“党建地图”。
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升治理温度。群众利益、群众需求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落脚点,要突出群众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善听群众之声、善解群众之难、善聚群众之力,创新搭建“小区夜话”、民情接待室等居民议事协商平台,把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首先交给居民议、居民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志愿者、“三长”、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措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