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xxx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xx年x月,xxx来x考察时,第一站就来到x市,在xx县xx镇xx村深情点赞“小木耳大产业”,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人优、人优我特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答的重要课题。近年来,x省全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发展乡村产业的新思路新路径,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x月,全县摘掉了xx多年的贫困县帽子,实现现行标准下x.xx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xx个贫困村全面出列,在x西省xx个深度贫困县率先脱贫。xxxx年x月,全县被确定为xxx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围绕市场需求导向,以县域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探索出“园区+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快培育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x+N”产业体系。食用菌、蚕桑、茶叶、烤烟四大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板栗、核桃、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由xxx万袋增加到xxxx万袋,产值由xxxx万元增加到x.x亿元,x高山木耳两次被zy电视台报道;桑园由x万亩增加到x.x万亩,桑园面积位居x西省第三,养蚕发种由xxxx张增加到xxxxx张,年均增长x%以上,位居全省第二;烟叶质量稳居全省第一,面积位居全省第三。茶园由x.x万亩增加到xx.x万亩,茶叶产量由xxx吨增长到xxxx吨,产值增长到x亿多元,象园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烤烟稳定在x.x万亩,产值xxxx万元左右,面积位居全省第三,烟叶质量居全省第一;魔芋由x.x万亩增长到x.x万亩,产值由x.x亿元增长到x.x亿元;全县中药材达到xx.x万亩,产值x.x亿元;板栗xx万亩、核桃xx万亩,年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畜禽饲养量达到xx.xx万头(只),产值x.x亿。全县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和“天然药库”,木耳、核桃等x个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板栗特色农产品跻身x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二、问题与困难

近年来,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撑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足,与产业兴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基础弱。乡村特色产业小而多、散而杂,不适应产业振兴的新需求。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是:一是土地资源紧缺,产业与粮食争地的矛盾突出。全县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土地分布零散,全县耕地面积xx万亩,仅占国土总面积的x.x%,永久性基本农田xx.xx万亩,基本农田主要用于播种粮食,能用于发展产业的耕地少,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布局山林中。同时,土地且利用率低、产出率低,导致产业布局零散,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环保约束日益趋紧,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全县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海拔超过xxxx米的面积xxx.xx亩,占县域土地面积的xx.xx%,按照《x西省秦岭保护条例》规定,海拔超过xxxx--xxxx米属于限制开发区,xxxx米以上属于禁止开发区,原有的产业布局需要进行调整,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三是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发展成本居高不下。全县县内自然条件差,发展产业需要的水、电、路、网、讯、仓储物流、直销网点等配套设施滞后,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但每年地方财力收入不足x亿元,无法通过自身力量破解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导致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成本大幅度增高,产品利润低,很大程度上挫伤经营者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二)产业发展链条短。乡村三产融合不紧密、布局不协调,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是:一是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全县现有的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仍然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形成的产品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市场的链条短且很不健全。比如,x大板栗全国出名,xxxx年产量突破x万吨,但产业链后延不足,其中xx%以上都是以原材料售出,且上下游产品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xxxx年每公斤板栗市场价x元左右,加之用工价格上涨,有的农户销售板栗实际收入远远低于成本。二是精深加工存在明显短板。食用菌、茶叶、魔芋等农产品多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企业数量少,且设备陈旧落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xx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三是三产融合不紧密。乡村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不紧密、融合层次低。“十三五”期间,全县先后建成x个xA级景区、x个xA级景区、x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但旅游产品却很少,大量农产品难以成为旅游商品,绿水青山还没有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三是市场主体培育难。经营主体少、带动能力弱,是影响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是:一是发展意愿不强烈,因发展农业产业资金投入大、培育周期长、经营风险大、经济效益慢,许多企业和农户不愿意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绝大部分都是农户自主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20xx年末我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xxxx元,其中工资性收入xxxx元、占xx%,生产经营净收入只有xxxx元、占xx.x%,从收入结构分析得出,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数少、收益差,大部分农户以劳务输出为主,不愿从事农业产业发展。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xx家,其中省级只有x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xx%的涉农企业经营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影响,所生产的产品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例如,该县xx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出口香菇酱为主的企业,受国内外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出口比疫情前下降近xx%,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

---此处隐藏6599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正确处理好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科学谋划、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既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也不能百花齐放“造盆景”,更不能千篇一律“跟风跑”,必须正确处理好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县在具体实践中,十三五期间,我们规划了“两园四带”产业布局,采取试点示范、由点及面,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做法,精心打造了x个省级产业园、x个市级产业园,规划实施旅游服务、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立体农业四个产业带,带动发展林果、畜牧、茶桑、药芋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中,我们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决定用五年时间,重点建设农旅融合、现代农业、香菇中药材、茶叶烤烟蚕桑、畜牧养殖“五大产业带”,着力构建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农产产业体系。从概念引入、局部试点到总结提升,经历一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正确处理好“小农户”与“大产业”的关系。长期以来,家庭经营普遍存在产业发展规模小、组织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的局限性,农产品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有限,“小家庭”模式难以实现“大产业”效益。全县在具体实践中,为有效破解这一瓶颈制约,积极探索推行“园区+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自主发展”“产业托管”“入股合营”三个渠道,将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放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和增收方式,找准了个体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结合点,独户经营与规模化生产的结合点,获得了稳定可持续产业效益,实现了“小家庭”与“大产业”的有效衔接。

第四,正确处理短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的关系。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的复杂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处理好短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的关系,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全县在具体实践中,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按照农户意愿和家庭劳动力状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为每个有劳动能力户都帮助规划了两个以上的长短产业项目,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奖补,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既明确了农户短期增收项目,又制定了中长期产业规划。同时,坚持自下而上,逐户逐村建立产业台账,动态反映农户发展产业状态,凡是发现产业发展出现问题的,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群众稳定增收。这种长中短结合配置产业、短线长线长效增收方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正确处理三产融合与集成发展的关系。乡村特色产业链条上,主要有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打好三产融合发展组合拳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同时,乡村振兴五大要素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产业振兴不能自弹自唱,必须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县情实际通盘谋划、集成发展、一体化推进。全县在具体实践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全产业链,通过创建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农户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把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村集体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市场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政府扮演着消除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角色,担负着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市场主导和发挥好政府引导相结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全县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从制度设计、配套措施、服务保障等入手,紧扣市场需求、紧盯市场导向,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领导包抓产业机制、政策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设立每年不少于x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xxxx万元的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在种苗补助、基地建设、配套设施、生产加工、土地流转、产品营销、品牌建设、技术培训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精准化、系统化的补助政策,强力扶持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