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现有商务楼宇X栋,总面积X万平方米,其中,X万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X栋,总面积X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X、X、X等城市区。X万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平均入住率X%,入驻率超X%的X栋;闲置面积X万平方米,闲置率X%。目前,全市楼宇经济的业态以商贸服务类为主,还有金融、科技、文旅文创、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多种业态。X年,全市楼宇经济共实现纳税X亿元,税收贡献率为X%,税收超亿元的楼宇X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楼宇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提供“空间”的X版,到“空间+配套+服务”的X版,再到“空间+产业+运营”的X版三个阶段。目前,我市楼宇经济尚处在X版向X版的过渡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发展规划缺位。科学的楼宇经济规划,可以优化楼宇空间布局、有效集聚资源、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目前,我市缺乏楼宇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市级层面尚未编制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对楼宇经济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配套提升等方面缺少系统谋划,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楼宇经济发展需要,导致各城市区楼宇经济发展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协同。二是各城市区均未制定区级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普遍处于自发状态。即使是楼宇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区、街道,特色楼宇也以自发形成的居多,政府主动介入、及时跟进、规划指导不足,造成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序性,整体发展不均衡、特色不突出。
(二)产业质量不高。楼宇入驻产业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产业链完善,可以发挥集聚效应,激活楼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我市楼宇产业普遍层次不高,对城市经济的支撑力不足。一是产业规模小。楼宇营收少,占全市GDP不足1%。企业能级偏低,总部、首店、平台等类型企业入驻少,多为规模以下小微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6家)仅占全部在楼企业的1.03%。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偏重于传统商贸服务类,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三是产业集聚度低。入驻产业关联度低、业态散乱,同一楼宇集聚上下游企业的寥寥无几。
(三)运营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化运营能优化楼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楼宇功能品质和经济产出效益。我市楼宇专业运营能力不强,楼宇商业价值和增长潜力挖掘不足。一是运营意识薄弱。存在传统“房东思维”,重招租轻运营,对楼宇发展定位、融入业态、服务场景缺乏统筹考虑,导致大部分楼宇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竞争激烈。二是专业运营主体少。除X区引入六合国际、创谷科技2家专业运营商,X区引入正大集团、凯瑞集团、顺兴科技等7家专业运营商,X区引入颐高集团、博士科技、杭州楼友会3家专业运营团队外,大部分楼宇由传统物业公司管理。服务内容只包含清洁卫生、安全管理等基础物业内容,难以满足入驻企业多样化需求。三是运营手段单一。大部分采用广告促销等传统招商方式,特色营销活动类型不丰富,仅少数楼宇举办过招商宣传交流活动。市场营销活动资金投入占运营资金比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大部分楼宇市场知名度有限,对优质企业缺少吸引力。
---此处隐藏5297字,下载后查看---
(二)聚焦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统筹考虑各城市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推动楼宇经济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一是明确主导产业。立足各城市区实际,明确楼宇经济发展方向。比如,X区立足高新区的基础优势,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经济、制造业数字化等专业服务型楼宇;X区立足商务中心和智慧城区建设,发展商务办公、大数据、金融等专业楼宇;X区立足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发展科创、金融、电商直播、文旅文创等专业楼宇。二是实施“以楼聚产”工程。聚焦我市优势产业和“四新一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在关联龙头企业、知名企业、集团企业总部或这些企业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引进上下功夫,吸引其配套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
(三)强化专业运营,培育高品质楼宇。进一步强化楼宇专业运营能力,有效提升楼宇服务品质与效率,带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引进专业运营商。探索推行“集中培训+资源对接+专家辅导”等模式,引导本土房地产企业、国有平台培育专业运营团队,通过专家辅导、资源对接推动相关主体从楼宇开发向楼宇运营转型,孵化培育一批专业化、示范性运营商。梳理整合城市区现有的楼宇资源,积极对接优客工场、侠客岛、华润等知名专业楼宇运营服务企业,吸引更多国内外专业运营主体参与。二是开展精准招商。根据楼宇发展规划,绘制招商图谱,锁定目标企业,实现精准快速招商。依托现有的产业数据平台,聚焦楼宇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梳理出与楼宇龙头企业存在关联的优质企业,跟踪重点项目上下游企业、关联服务企业的投资态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引导运营商楼宇招租与政府招商有效结合,批量“签约”一批意向企业,快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四)坚持分类施策,盘活楼宇存量。及时处置化解闲置楼宇存在问题,结合市场需求改造提升老旧楼宇,加快盘活楼宇经济发展存量空间。一是尽快摸清底数。从市级层面明确闲置楼宇标准,建立全市楼宇信息平台,动态更新楼宇使用年限、入住率、闲置率等基本情况。全面调查摸排,梳理区分资金链断裂、产权纠纷等导致楼宇闲置原因,便于“一楼一策”解决问题。二是分类盘活空间。针对部分产权分散、存在纠纷的问题楼宇,积极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通过资产回购、司法拍卖及与物业开发商合作收购获得物业资产,推动楼宇尽快盘活。针对建设较早、设施陈旧、空置率高的老旧楼宇,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楼宇出租率。针对部分经营情况不佳的楼宇,采取产业置换等方式,推动低效企业腾退,引进高品质企业入驻,提升楼宇业态品位档次。针对入驻产业业态分散的楼宇,梳理明确主导产业,调整疏解非主导企业,加大关联企业招引力度,提升产业集聚度。三是用好市场融资手段。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带动作用,探索设立楼宇经济专项改造发展基金,吸引优质市场主体以入股、注资等形式,积极参与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拓宽融资开发渠道,争取将楼宇综合开发纳入私募REITs范围,吸引更多市场资本跟投,多渠道获取楼宇发展资金。
(五)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规划完善楼宇服务设施布局和功能配套,提升楼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更便利的楼宇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完善提升楼宇设施。系统考虑楼宇配电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各类基础附属设施建设标准,布局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基础设施,增设路演中心、共享客厅、公共会议室等配套设施,满足在楼企业多样化需求。二是完善楼宇物业服务。积极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团队,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开发线上服务小程序、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有效提升维护、管理、服务效率。三是完善楼宇内部政务服务。紧盯特色楼宇入驻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增设楼宇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定期举办对接交流行业活动,推动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四是丰富周边配套供给。提升楼宇周边交通便捷度,通过发展立体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实施限时车位、错峰共享车位等,缓解楼宇周边停车压力。强化楼宇周边商务休闲娱乐配套,丰富购物、餐饮、酒店、健身等服务业配套,促进楼宇与商圈互动发展。
(六)加大政策扶持,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完善全方位保障举措,支持引导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开展楼宇等级评定,引导楼宇经济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根据楼宇规模、税收贡献度等制定分级化奖励标准,强化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实落地,真正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将楼宇经济工作纳入各城市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对培育楼宇经济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城市区、街道、部门予以表彰奖励。二是加强要素支撑。针对楼宇改造提升、招商推介、管理评价等关键环节,加大对重点楼宇、重点项目、龙头企业、专业运营团队的扶持力度,出台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