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农村却已经迎来第一波返乡潮。往年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之后,农民工开始纷纷返乡,然而,今年的返乡潮却有所提前。第一波返乡潮已拉开序幕,我们可以从县汽车站人流量变多就可以看出这一现象。有三类农民工参与了这次提前的返乡潮,包括大龄农民工、从事季节性行业的农民工和受行业不景气影响的农民工。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农民工返乡潮减弱的现象是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直接体现。
一、原因分析
一是疫情过后房地产等行业低迷不景气,工资下降、工作难找,加上城市生活费用较高、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增加,让农民工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内卷现象,破产和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受到影响的农民工面临着没有工作可做的困境,而且离年底也只剩下很短的时间,这部分农民工便计划提前返乡。
二是县城就业机会激增。过去,由于缺乏学历和技能,很多农民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以换取报酬。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工在家乡就能找到谋生的机会。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县特色产业。据数据统计,县纺织服装注册企业X家,从业人员近X万人,年产各类服装X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X,全行业产值达X亿元。纺织服装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一方面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产业工人的回流吸引外来企业的落户,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了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
三是部分城市农民工工作门槛提高。为确保安全生产,上海、深圳等地规定,60岁以上老年农民工不得在建筑工地就业。一些超龄农民工被检查出来后,只能遣返回家。另外,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农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从事临时性工作农民工、大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压力加大,由此萌发回乡念头。
---此处隐藏1942字,下载后查看---
面对春节前农民工返乡情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而应该从中看到积极因素,并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公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人口回流的需要。让农民生活得更方便、安心。要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的带动作用,精心组织实施,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环境因素,做到经济适用、长效维护。同时,加强公路巡查养护,密切关注并切实防范雾霾、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节日期间,在县汽车站、国省干线省界交界处悬挂以欢迎农民工返乡和交通安全等为主题的横幅标语,形成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二是落实好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同时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返乡留乡农民工寻找就业岗位,信息往往不对称,转岗技能不足,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服务。要优化平台服务,发挥县乡行政服务大厅就业服务窗口作用,在相关门户网站、AAA公众号设立就业服务页面,及时发布本地用工信息。对一些返乡留乡农民工多的乡镇,要深入乡村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同时,还要利用好夜校、培训机构,增设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培训专题班,组建农村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开展“一对一”“师带徒”就业创业辅导,让返乡留乡农民工顺畅就业、舒心上岗。
三是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环保产业高效转型,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等。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农村居民住房配套完善,规范生产生活废弃物管理,促进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为春节返乡农民工提供好专项服务。对外地省内农民工聚集城市开通直达包车,让农民工回家、返岗更便捷。加强与人社、政府等单位的衔接,收集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岗信息,并组织运输企业节前深入务工人员集中的厂区、大型企业以及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出行需求调查,积极组织直达包车客运运力,一车直达目的地,确保务工人员顺利返乡、返岗。同时拓展售票渠道,让农民工购票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