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服务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以服务实体为主线,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落实“主办行+金融专员”工作机制,推广供应链融资等创新模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贴息等政策红利,全力扩大信贷规模。截至X月末,全县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XX亿元、XX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净增)XX亿元、XX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XX、XX,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XX个百分点,列县市区第一位。二是政银企对接成效显著。按季度分专题推进“金融赋能·春雨行动”,启动“金融赋能·暖商助企惠民”专项行动,进一步畅通政银企合作渠道,纾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密集开展金融助力“专精特新”、“小升规”、“科创”企业等银企对接活动X场,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需求XX亿元。同时,用好金融辅导+“金融管家”试点,加大对各类企业的对接支持,截至X月末,为XX家企业办理各类融资XX亿元。三是普惠金融提质增效。落实XX普惠金融工作推进方案,用好银行机构普惠金融考核办法,全力推广“小微企业成长贷”、“科创贷”等信贷产品,同时,创新设立全市首家金融驿站,并逐步增点扩面。分片区轮流开展“金融大集”活动,持续为市场主体送服务、送政策、解难题。截至XX月末,全县普惠金融余额XX亿元,较年初增加XX亿元,占比XX,占比较年初增长XX,占比增幅列县市区第XX位。

(二)以上市挂牌为基线,助推资本市场取得突破。

一是机制建设更加完善。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书面交办机制,着力解决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班坚持问题导向,拉清单、定职责、限节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主动作为,解决障碍XX余项。二是后备企业培育有力。强化后备梯次培育,加强与中介机构、镇街园区及企业的联系,指导镇街园区制定上市挂牌工作计划,压实属地责任。以新三板、北交所为主攻方向,对标上市挂牌要求,分类建立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库。

---此处隐藏1220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从县市区看,我县贷款投放、普惠金融规模仍偏小。二是不良贷款余额虽为县市区最低,但降存量、控新增、防变量压力依然较大。三是县域内企业整体实力比较弱,优质后备企业数量比较少,“新三板”挂牌尚未实现新突破。

三、2024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一是全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主办行+金融专员”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包保”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领域和产业链信贷支持。加大“向上要、往上跑”力度,针对已批待放项目和进审待批项目,积极赴市进省对接争取,确保重点项目快审快放。持续开展“市行行长宁阳行”活动,全力争取授信支持。2024年底,力争全年新增贷款XX亿元以上。二是合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结合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试点,联合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税务局、人才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各种主题式银企对接。持续开展“金融大集”、“金融驿站”等一对一现场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资金需求,为我县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尽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努力扩大普惠金融规模。开展好“金融赋能”系列行动,从农商银行、沪农商村镇银行等入手,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纯信用类信贷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破解融资缺少抵押物的瓶颈。积极对接省、市农担,提升鲁担惠农贷覆盖面,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二)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建设。一是用好专班机制。落实“墙内帮办、墙外包办”制度,充分发挥企业上市挂牌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联席会议的机制优势,更加注重政策引导、更加注重氛围营造,不断优化上市环境。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制定详细工作台账,明确重点工作推进时限节点,积极协调推进重大问题破解,加快推进重要工作任务落实,助力企业想上市、能上市、早上市。二是攻坚重点企业。对重点企业建立“一个专班、一个路线图、一张问题清单”上市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全过程指导、全要素保障,对于重点企业,持续督导,紧盯不放,力争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新突破。三是深挖后备资源。按照“选企业、签券商、搞股改、抓规范、报辅导”的工作思路,把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任务,分解到各产业链、部门单位和镇街园区,支持优质企业在区域股交中心挂牌。创新“模拟上市”模式,引导券商、会所、律所提前介入,帮助企业理思路、定规划、绘路径,分层次建立上市挂牌后备梯队,动态调整优化后备资源库。

(三)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坚决守牢金融稳定底线。针对非法集资新特点,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持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多部门协同排查,科学防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生态。二是全力遏制新增不良。对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引导银行通过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安排计划,不盲目抽贷、压贷,全力遏制新增不良。三是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把每一笔不良贷款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制定盘活计划,合理设置催收时间和收回时间,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合规处置不良资产。积极对上争取不良处置核销政策倾斜,坚决遏制不良贷款增量风险、化解存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