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D开展伟大斗争的精神支柱。新时代以来,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D的伟大斗争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新的历史特点,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共产D斗争实践的推进与斗争精神的发扬,强调全D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当前,在D员的思想、实践与宣传保障上,仍有困境或障碍影响中国共产D斗争精神的发扬,需立足于现实问题,克服消极因素,为D发扬斗争精神明确前进方向,激发D员斗争精神、提高D员斗争实效,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下面,我讲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思想层面:破除阻碍D员发扬斗争精神的思想藩篱

中国共产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员干部敢不敢斗争、能不能斗争直接关系中国共产D开展伟大斗争的效果。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D员干部中“有的有软骨病,不愿斗争;有的有恐惧症,不敢斗争;有的有无能症,不会斗争”。“不愿斗争”表现在一些D员做“老好人”“太平官”,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斗争”表现在一些D员面对大是大非、矛盾、危机、失误、歪风邪气时,畏惧退缩、不敢亮剑。“不会斗争”表现在一些D员丧失斗争本领,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D的形象与斗争性。对于上述阻碍D发扬斗争精神的思想藩篱,应从端正斗争态度、增强斗争信念、夯实斗争理论三方面予以破除。

(一)端正D员斗争态度。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唯物辩证法出发认识斗争,有利于端正D员斗争态度。一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因此,当矛盾与风险发生时,D员干部如果因畏惧心理而逃避斗争,不主动开展斗争实践,则可能面临被风险反噬的结果。D员干部要直面矛盾,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不可避免性,积极投身于斗争实践,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发展。二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着民族复兴的接近,我国面临的斗争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突发性、时代性、世界性、辩证性等特点,这要求D员干部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尽可能将风险挑战转化为机遇,为我国发展赢得更多可能性。三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D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D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成功密码。新时代,D内、国内及国际各领域的矛盾各具特殊性,要求中国共产D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针对具体的情况开展斗争实践。

(二)增强D员斗争信念。曾指出:“D的初心和使命是D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经常拂拭D的初心使命对于增强D员斗争信念具有显著作用。一是初心使命彰显了D的性质宗旨,明确了D的斗争目标。多次强调,中国共产D要明晰“是什么,要做什么”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D,中国共产D自诞生起就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在百年斗争史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与领路人。二是革命先辈为践行初心使命而生成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增强D的斗争信念。曾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想到人民的利益”“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来,中国共产D攻克了无数难关,为了最初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D在革命战争时期涌现了“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革命气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呈现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气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凝聚了“杀出一条血路”的拼搏精神;在新时代生成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百年奋斗史中,中国共产D将小我融入大我,随时准备牺牲、时刻保持昂扬的斗争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强调,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D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D员、干部的终身课题”,面对复杂的斗争情况,D员干部要经常叩问初心、坚守使命,破除思想障碍、凝聚斗争信念。

---此处隐藏5626字,下载后查看---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实践中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恩格斯曾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营造良好适宜的环境能对实践产生积极的气氛效应,通过尽可能地调动相关因素,提高行为者的积极性。新时代,D发扬斗争精神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来促进,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促进D斗争精神的发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为D发扬斗争精神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铸牢价值认同、构建舆论氛围。价值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价值判断,即形成对某一事物或行为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的总体判断,并在此判断之下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新时代,构建价值认同是D充分发扬斗争精神的前提和基础,D发扬斗争精神的实效是价值认同的延展和结果。铸牢D发扬斗争精神的价值认同,关键在于引导全体D员对于斗争精神价值的肯定,进而构建D发扬斗争精神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全体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一是回顾历史,斗争精神是贯穿D百年奋斗史的精神支柱。D从诞生到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D坚定彻底的斗争性,才克服了种种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二是立足现在,斗争精神是D克服来自D内、国内、国际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动力。正如曾指出:“工作就是斗争”,工作是为了解决困难。在宣传中,不仅要看到各阶段取得的成就,而且还要注重强调各阶段面临什么问题与挑战,强调D发扬斗争精神在克服困难挑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三是展望未来,斗争精神是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精神力量。当前,“两个大局”之下,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日益增多,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屈辱和失败,中国共产D只有直面挑战、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二)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中国共产D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了以伟大建D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具体在各阶段又由于在不同的斗争任务下开展各具特色的斗争实践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质的精神形态。各时期精神形态与斗争精神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斗争精神是各种精神形态的精髓要义,各种精神形态是斗争精神的质性反映。精神谱系中各种精神形态为中国共产D发扬斗争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内容,以中国共产D的精神谱系丰富D发扬斗争精神的宣传机制主要有以下路径。一是挖掘生长点。中国共产D在各阶段的斗争实践构成了各精神形态的生成背景与实践场域,对各阶段具体精神形态的研究考察应该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具体斗争任务和斗争要求为前提对各精神形态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斗争精神内在地蕴含于各精神谱系之中,应进一步挖掘斗争精神在各精神形态中的出场与在场形态,更新斗争精神的内容与意蕴。二是寻找契合点。发扬斗争精神和发扬精神谱系中各精神形态在宣传中原本是各有侧重的,呈现整体与具体、宏观和微观、内核与外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发扬具体精神形态的宣传来促进发扬斗争精神的宣传,需要立足二者的互动关系,重点挖掘二者的互通性、契合点,打造互通互助、融合共生的态势,形成宣传合力。三是打造发力点。在对各具体精神形态的宣传中,要着重突出其中蕴含的斗争色彩,以斗争精神作为内在基点,激发各精神形态的活力。

(三)完善考评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曾多次强调,开展伟大斗争关键在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时代,D发扬斗争精神应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让斗争精神成为D员干部的内在追求,引导D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构造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突出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领导干部考核的首要标准。考核D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必须要关注D员干部面对困难时是否坚持政治忠诚、是否有政治担当、是否能发挥政治能力等核心内容。二是推进考核方式的立体化、全面化。对D员发扬斗争精神的考核要避免单一性,关注D员平时的斗争表现,加强平时考核的权重,实现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的贯通一致,实现全方位考核;要聚焦考核重点,重点关注D员干部在重点领域、危机关头、复杂岗位等领域发扬斗争精神的具体表现。此外,要推进多渠道、多侧面考核,要走近群众、深入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D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状况。三是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结合来引导、约束D员。正向激励指的是采取物质奖赏、提拔重用、道德肯定等方式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方式。对于在重大考验中发挥关键作用的D员干部,应对其在政治上有所倾斜、物质上进行保障、道德上给予肯定,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给予D员干部内心上的关怀。反向激励指的是对于某些错误和不正当的行为给予批评、谴责、记过等处罚,从而引导其转向正确思想意识。具体表现在《中国共产D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制度条例中,加大对D员不担当、缺乏斗争精神的追究与处罚。

同志们,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D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D依靠斗争赢得过去,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中国共产D发扬斗争精神赢得未来仍需要D从思想、实践、宣传保障各方面继续发力,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凝练D的斗争理论,不断克服阻碍D发扬斗争精神的消极因素、调动D发扬斗争精神的积极因素,凝聚D发扬斗争精神的强大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