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把稳人才工作“方向盘”。一是坚持党管人才。牢固树立“人才强镇”的战略意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定期议才”制度,统筹调度推进、专题研究人才重点工作,以镇党委为中心激发参与人才工作的内生动力。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推动“一把手”落实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以挂图作战、督查调度、倒排工期等方式,推动人才工作落细落实。三是加强吸纳引领。深化党委联系人才工作,对全镇人才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类汇总,持续抓好各类人才的吸纳与联系,今年以来,新任用科级副镇长1名,招考三支一扶人员共*名、公务员*名,联系优秀人才*人,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库,持续壮大人才队伍。
(二)选优育强充实乡村振兴“排头兵”。一是培养好党员干部,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拓宽选人用人渠道,2023年新任用村级“两委”班子和专职化文书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同时积极组织全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参见**县2023年度乡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视频培训班,累计培训党员干部*余人、入党积极分子*余人,后备干部*余人,切实提高**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致富带富能力。二是培养好专技人员,提升创业能力。针对农业、餐饮、旅游文化等重点行业人才培训需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联县人社局在*村举办中式面点、焊接、家政月嫂等就业技能培训班2期*余人,学员培训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升村民自身就业素质和技能;邀请县林草局专家在*村开展核桃树综合管护培训,引导更多村民在更多领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面促进群众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培养好致富能人,挖掘带富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抓好抓活乡村能人队伍建设,鼓励回引“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到村创业就业,鼓励有丰富种植养殖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以及其他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等农村人才,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向邻近群众开展培训、辅导,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搭建平台激发引领发展“新动能”。一是树立激励导向。充分利用“*县**镇”AAA公众号,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加大人才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力度,选送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向上级报送,累计宣传推出优秀人才先进事迹*余篇,不断增强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感”。二是优化服务机制。积极配合县人社局开展了2023年“春风行动”暨创业就业援助活动,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供需平台,吸引外出人才50余人应聘,与企业初步达成意向10余人。同时由包村领导带队对返乡大学生和优秀人才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确保对人才提出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共计开展人才家访活动50余人次,有效提升乡土人才对自身的“认同感”。三是鼓励建言献策。开展“我为**建一言”征集活动,围绕**当前发展和重点工作,从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广泛征集推动**发展的金点子、好办法、实措施,累计收集意见8条,采用2条。为**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贡献智慧力量,共同**高质量发展群策群力。
---此处隐藏2744字,下载后查看---
(三)人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引进难”“留住难”“培育难”等问题。**镇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城市环境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工作领导。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清单,统筹谋划人才工作,做到思路清、目标明、定位准;强化学习,常态化开展人才工作理论学习,科学研判并解决全镇人才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浓厚辖区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人才摸底培养,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动态更新辖区人才底数,建立完善人才信息数据库,扎实做好人才信息采集工作。聚焦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结构,激发青年干部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走上舞台、展示才能,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专职化村支部书记招考,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乡村专业服务人才,更好担起乡村振兴使命,并依托东西协作,结合本地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用工需求,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科学安排培训项目和时间节点,培训一批适应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转移输送一批外出务工技能劳动力、培养一批适应重点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推动创业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