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思践悟 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

更新时间:2024-06 来源:网友投稿

D的十八大以来,D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鲜明地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要论述,为拓展选才用才视野、招揽全球优秀人才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论述,对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的历史渊源

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义是要将所有支持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十分重视人才问题,早在2003年8月,他就指出:“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新人才观历史底蕴深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人才思想的继承弘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国自古就重视人才,特别是在人才作用、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思想结晶。在人才作用上,明确提出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关键。例如,我国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提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墨子提出“尚贤者为政之本”的思想,把尊重人才的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的高度来看待。在人才标准上,批判了以出身、富贵、亲疏作为用人标准的任人唯亲路线,论述了德和才的关系,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例如,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提出“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原则。曹操在他提出的求贤令中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北宋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唐朝唐太宗提出“能安天下者,惟得用贤才”等等。在人才选拔的方法上,强调多方考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人才状况。例如,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刘勋强调切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在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提出了量才录用,各取所需的原则。例如,北宋时王安石提出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取其长,避其短。二是诚以待,信不疑。三是任其专,久其职。凡此等等,无不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宝贵的人才理念。吸收转化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特别是把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成功转化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天下英才”由教育对象易为使用对象,将“天下英才”由被动的“得”变成主动的“聚”,这一转变,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蕴含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人才工作实践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丰富发展。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的创新发展,其确立形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任何历史的画卷都不能展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和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阐释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各支部的领导人应该选用工人阶级中的优秀人才,并设想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用人制度,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不断走向高潮。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列宁对马克思的人才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政权的立场上,提出和阐述了人才问题的观点看法,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多次提出要研究人,要发现有才干的工作人员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多次强调“瞄准世界前沿”“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论断的提出为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南。

---此处隐藏5834字,下载后查看---

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面对前进道路上机遇与挑战,是否能够选贤任能,是否能够汇聚天下优秀人才,是否能够发挥好人才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把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核心要义,探寻科学的实践路径,推动人才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D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D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体系最鲜明的优势,也是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根本遵循。提出:“坚持和完善D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化。”这为集聚天下英才指明了方向。坚持D管人才原则,当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充分发挥D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对人才的引领和吸纳,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激发广大人才的爱国奋斗精神,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相得益彰。二是对D管人才职能进行适当调整。组织部门要加强示范引领,强化战略性管理,落实好牵头抓总的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政府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的协调,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把D管人才同市场配置人才相结合。必须重视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利用相应的杠杆效率来集聚人才。逐步完善国际化高端人才市场、打破国籍、身份、年龄限制,最大化开发岗位资源效能,促进越来越多的人才找准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二)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敬才的氛围。环境对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人才竞争的背后,往往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环境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越来越多的人才及时发现出来。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敬才的氛围,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破除思想方面的障碍。诸如“重物轻人”“重项目轻人才”“重资金轻人才”和“重引进轻培养”“重高端人才轻技能人才”“重政策制定轻政策落实”以及“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人才工作诟病的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千金买骨”的诚意、“三顾茅庐”的行动,持续抓紧抓实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项工作。二是以良好的环境为保障爱才。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三是以“四个尊重”为原则敬才。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事迹,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新风尚。打破各种不合理制约、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竞争环境,摒弃现实中“论资排辈”“重引进青使用”等现象,让各类人才发挥优势、尽显其能。(三)创新人才选育管用的方式方法。人才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多种因素、多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着力做好人才引进、培养、用好、留住“四篇文章”,构建“引育管用”工作链。创新人才选用的方式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和引进人才。在人才选拔时,不仅要注重人才能做贡献的大小,更要对人才的道德品质作出综合性考察,对于一些违反道德底线的人一票否决。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对各类学校办学思路、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改革的研究探索,破除不利于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生长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确立新观念,确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三是坚持人才管理的开放性。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先进理念,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走出一条推动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之路。四是坚持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注重利用国家的重大项目吸引和培育人才,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引导人才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去课堂,农民去种田,真正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在社会里成长。

(四)完善集聚人才资源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多次强调,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集聚人才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要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大胆试点探索,集中难点攻关,统筹协同创新。二是完善人才畅通流动的体制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由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开放、有序、规范的人才流动制度体系,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上有所突破。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扶持支持力度,让他们能够在相关创新项目中有份额、有股权,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有关人才要制定激励的具体方式方法,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材质。四是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对进入培养阶段的人才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为各类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