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2832字)

更新时间:2024-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发掘家风文化资源,引领社会建设新风尚

发掘家风家训文化。州着力发掘家风家训资源,梳理先贤先烈优良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形成重视家训整理、家风流传的社会风尚。当地通过查询家谱、长辈口述、群众自己提、干部帮助选、干群共同议等方式,发动群众挖掘、提炼和订立家训家规及治家格言,赋予传统家训新的内涵。与此同时,各村积极推动将家风家训纳入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民共同遵守和践行的行为规范。

弘扬家风精神内核。州将“信、俭、礼、让、善”等古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家规家训进行统一整理,设置文化长廊、家风家训墙,展示红色家训、古代名人家训以及主要姓氏族训族规等内容。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出祠堂、挂厅堂、入心堂”,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不忘家规家训,尊老爱幼、邻里相帮、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在当地得以大力弘扬,达到“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纯民风”的良好效果。

树立家风建设典型。一些镇村将优良家风、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十星级文明户”“最美系列”“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家庭典型案例,整理家风故事,设立光荣榜,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营造“人人争当模范,人人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持续10年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并在每年举办州“最美家庭”揭晓颁奖仪式。近年来,通过电视网络直播,100余万人次感受到榜样力量,相关单位先后评选州级“最美家庭”239户,向上推送并入选“荆楚最美家庭”49户、“全国最美家庭”16户、“全国五好家庭”6户,使每一个“家风榜样”都成为崇德向善、向上向好的“明星”。

---此处隐藏1867字,下载后查看---

开展家风宣传宣讲。州宣传部门通过新媒体搭建家风家训宣传平台,以微视频、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家风故事,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教化引导作用。相关部门遴选出百余名优秀典型组建5支巾帼宣讲队,进行了1500余场宣讲。州里结合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最美家庭成员、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工作者、巾帼宣讲员等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区)、进家庭,开展“好家风润X”“最美家风故事会”等群众性宣教活动,实施家风家教巡讲、好家风云广播等“家爱驿站”公益项目,引导村民涵养优良家风,践行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四、三点启示

家风建设是农村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家风建设不仅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人品德修养与乡村社会风气的重要联结点。州通过挖掘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将家庭道德观念、责任伦理等优秀道德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农民个体行为的价值排序和行为取向,对培育良好的个人品德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养成的优良品行通过社会交往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对社会成员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为乡村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家户单元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当前,乡村社会建设主要以建制村为单元推动实施。但建制村普遍存在人口多、地域广、社会关联松散等问题,不利于形成内在凝聚力。州以家风建设为载体,强化家户单元的生活共同体属性,将现代社会中原子化的分散个体以家户单元重新凝聚起来,以此维系群众内心情感世界的稳定,消解现代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动以“礼”为核心的家户伦理规范的力量,找到政府治理与乡村社会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建构了农村社会建设的内生秩序。

家庭文明是乡村社会建设的文化根基。乡村社会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多地将资源倾注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忽视了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州充分挖掘家风家训文化资源,以此激发长期潜藏在人们内心的文化基因,以重视家风家训内涵和价值的文化思维去处理乡村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治理难题。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文化活动,既加强了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增强了群众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为乡村社会建设提供了更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