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2024年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我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聚焦制度、服务、政务、法治等关键点,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招商营商体制机制,“我市之干”营商环境新品牌初显成效。上半年,全市便利纳税指标排全省第1位,经营主体净增10.26万户、同比增长41.5%,增幅排全省第1位。

一、创新“三服务”制度,打造开放便利的“我市服务”

(一)建立“第一服务员”制度。把招商营商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连续3年以招商营商为主题召开新年(新春)第一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28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和“暖心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市、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当好“第一服务员”,建立县(市)长直接分管招商制度,领导干部主动与企业家加AAA,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广大客商、人民群众可随时拨打反映困难诉求。开展“一把手”送政策行动,“一把手”带队深入企业讲政策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上门”转变,让政策直达企业、直达项目。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到县(市)开展接访、“接诊”,定期开展“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活动,了解企业诉求,累计帮助658户企业解决问题683个。我市市率先在全省开设招商营商接诊大厅,采取“党政主管坐诊接诉”等办法,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倾情为企业纾困解难。

(二)建立“企业直通车”制度。全市32名厅级领导、273名处级领导挂联服务499户重点企业,建立与企业一对一、点对点的24小时直通联系,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采取园区“专班化”方式,由发改、工信、能源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专班“班长”,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开办到投产经营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组建我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泉市等地设立7个驻外招商机构,主动对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三)建立“驻企服务员”制度。组建“驻企服务员”人才库,从发改、工信等部门选派336名驻企服务员进驻企业开展服务,直接为企业解决融资、医疗、教育、人居环境、住房等方面问题506个,协调普惠小微贷款77.43亿元、减息644.83万元,累计发放央行再贷款4.77亿元,余额21.15亿元、居全省第2位。

---此处隐藏1802字,下载后查看---

(三)聚焦“多窗合一”改革提质效。市、县、乡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设立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和企业开办“一窗通”,简化审批环节18个、简化申请材料60项。探索建立“容缺审批”、“特事特办”、“全程代办”等机制,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企业承诺+容缺受理”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15分钟内完成注册,2小时完成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企业开办新效率;创下3小时办结能投物流落户、伟光汇通项目“拿地即开工”、宇泽项目从开工到投产180天的新速度。

三、推进“三个环境”建设,打造公平正义的“我市诚信”

(一)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制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正负面清单,建立营商环境信访举报优先办理机制,开设《我市企情民意》专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诉求绿色渠道,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暗访整治工作机制,严查吃拿卡要等行为。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监督员制度,在165户企业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员,与监督员一对一结对,定期开展“访企业、解难题、送服务”活动。2023年,市、县级监督员共走访283人次,解决问题17个。监督检查发现损害营商环境问题178个,受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30件。坚持典型引路,发布招商营商工作典型案例23个,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二)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建立拖欠账款问题的审计监察、信用惩戒以及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坚决整治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政府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不到位问题。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21年的26.2%跃升至2023年的100%,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96.74%,法治建设成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全省第1位。推行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制度。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建立律师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开辟涉商案件绿色通道。2023年,为经营主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86件(次),为150余户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受理民商事案件255件、结案率77.5%。西畴县推行“一中心(园区综治中心)、两警室(分片建设两个警务室)、三机制(民警挂牌联系企业服务机制、全科网格管理服务机制、园区治安警企会商服务机制)”园区管理新模式,营造园区良好法治社会环境。广南县成立法院特邀调解室,创新“1名法官+2名调解员+2名书记员”的“以审带调”调解团队新模式,把企业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持续营建人文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爱护、激励、支持企业家,让企业家勇敢闯、放手干。把亲商富商安商体现在具体支持政策制定上、优质服务提供上、帮助解决问题上,邀请企业家列席重要会议、参与经济政策制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解决好企业家子女入学、家属就医等方面难题。推荐优秀企业家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GCD员、劳模、工商联成员、荣誉市民,让企业家在我市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建设我市三七研究院、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绿色铝产业学院,推进政企校三方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人才支撑。打造既宜人又养人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卫生城市创建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全国第1位,8个县(市)均为绿美城市省级试点,以绿美建设成果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我市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