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报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9月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新质生产力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媒体应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对新质生产力的宣传阐释,运用全媒体平台和多种传播方式,大力宣传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生动案例,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媒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新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闻舆论高质量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下面,我讲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加强宣传阐释,把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讲清楚

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思想、新概念,媒体要承担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大力宣传阐释和报道新质生产力,促进社会各方面各领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变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大力宣传阐释新质生产力对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专题专栏形式,邀请权威专家解疑释惑,讲清楚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异同,讲清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讲清楚我们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更要关注“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有力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大力宣传阐释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要讲清楚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讲清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此处隐藏2164字,下载后查看---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热潮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的同时,也应做好积极参与者。面对媒体环境、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日益变化,应坚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大力提升新闻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新闻新质生产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移动优先,建好用好移动传播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大力整合资源,秉持“不重视‘报’就没有现在,不重视‘端’就没有未来”的发展原则,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内容和知名品牌。比如,**报业传媒集团大力推进“四化”——移动化、平台化、可视化、智慧化,覆盖用户超过2.5亿。**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集团“党媒姓党”走在前、融合传播走在前、文化引领走在前、产业发展走在前、全面党建走在前。2024年2月19日,**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融媒体主力平台——“云新闻”客户端试运行上线,努力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味道、时代特征的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及其核心载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行业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突出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国家、社会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相结合,正在把媒体带到一个崭新的智能化时代。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1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后,各省级媒体纷纷成立媒体融合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实验室,其中2021年是一个“成立大年”,如2月21日,青海省媒体融合技术与传播重点实验室成立;3月11日,媒体融合内容感知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立;12月4日,甘肃省媒体融合技术与传播重点实验室成立;12月30日,**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这些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大同小异,目的在于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媒体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模式。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与新闻舆论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媒体应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变革,促进形成有利于传播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深化综合管理机构改革。按照职能调整、精简人员和机构,加强合规化管理和建设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