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底稿,六大禁忌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在翻阅审计底稿时,笔者常常发现有的财务报表没有盖章、签字。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财务报表算是一张废纸。若有一天“东窗”事发,这样的底稿在对簿公堂时,对方是不承认的。此外,无编号、无日期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对于上述问题,有的审计人员认为是“小零件”,不影响审计质量,只要把审计程序做到位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签字、盖章、编号等,是与审计程序浑然一体的,是审计底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零件”管大事。这些“小零件”都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的。

审计人员要牢记,在行业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份好的审计底稿,就是审计人员的“辩护词”。审计人员一定不能忽视审计底稿的法律作用。

二忌:做无用功

---此处隐藏1507字,下载后查看---

这时候,审计人员要注意抓住现场取证,“时过境迁”再去追补就困难了。同时,要关注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审计人员要用审计证据说话,证据不全或忽略了该获取到的重大资料,证据就没有力量,甚至失去了鉴定作用。

六忌:走形式

有的审计底稿做到了按常规要求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积累了厚厚的资料。但光好看不管用,不能为了相关部门检查做审计,遇到问题绕道走,这样的底稿还不如不做。

审计人员在做底稿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思考现象背后的真相。例如,离职审计和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为什么要获取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实际上主要是看其经济状况有无重大变动。类似的审计程序内在联系要知道,懂得某些审计程序与整体的关系。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可以看出,对于审计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我们的祖先已做出了突出贡献,早于西方国家上千年,更早于美国,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