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找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干出新样子。乡村e镇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措施和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大战略。2022年以来,我市投入14.7亿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以“1+4”模式为主线,即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这个根本,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4个中心,构建“产业+电商+配套”体系,全力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为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活力和强大动力。
一、一盘棋统筹推进
全市域、大规模培育乡村e镇,集中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电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属全国首例。市、市、县分别建立部门间横向协调机制和上下联动机制,从顶层设计、推动落实、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方面,全方位加强乡村e镇培育建设和入驻项目管理。
(一)完善政策体系。市级层面制定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办法等基础性文件,市县相应成立工作领导组,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强化统筹调度。每季度召开全市乡村e镇现场推进会,选择阶段性工作推进快、成效明显的地市,开展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分享成果、研判难题,加快全市乡村e镇建设进度。
---此处隐藏4859字,下载后查看---
四、一揽子深化拓展
(一)依托乡村e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乡村e镇为载体,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网络品牌,通过网络品牌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完善“产业+电商+配套”体系,以乡村e镇为核心,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水平农产品品牌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乡村e镇在品牌策划、流通渠道、网络销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团队策划和推广,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提炼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定位、价值支撑和传播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动我市农特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二)依托乡村e镇提升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将乡村e镇打造成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点,推动农村电商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助力农业产业化。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完善4个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乡村e镇平台功能,丰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提供电商平台接入指导,帮助农村商贸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动电商培训课程标准化,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和营销策划培训等,帮助农户学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培育提供专业电商运营、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服务的电商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市场趋势预测和营销策略建议;完善电商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以龙头电商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带动商贸流通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电商服务企业集聚发展。
(三)依托乡村e镇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对具备潜力的本土电商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的培养力度,通过“数商青年”电商云课和“灯塔计划”专业电商人才培训等,讲授先进的电商知识、市场趋势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及直播带货技巧。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人才公寓,申报市级电商直播基地,为优秀电商人才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好地吸引并留住电商人才。支持各乡村e镇通过引才聚才育才策略赋能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盘活人才资源,优化人才配置,推动县域内电商产业、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
(四)依托乡村e镇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鼓励各乡村e镇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个性化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加强电商平台与实体产业对接,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升电商产业化、产业电商化水平,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额。集中打造一批受消费者欢迎的本土网红爆款产品,组织优势乡村e镇重点企业参加知名展会,扩大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持续开展生产技能、电商知识、金融政策等上门服务,鼓励农民参与乡村e镇运营,共享乡村e镇发展红利,支持农民通过电商平台自主售卖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