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3年6月,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地方党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党校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注重“三强赋能”,以扎实举措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强课赋能,注重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

培训内容更加科学。形成了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总论+分论+特色+案例”课程体系。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理论深度上下功夫。突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二是在特色课上下功夫。围绕“党建篇”“民族篇”“内蒙古篇”,着力开发“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国GCD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楷模都贵玛先进事迹”等特色课程。其中,课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从三千孤儿入内蒙谈起”获评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三是在案例课上下功夫。着力开发岱海、察汗淖尔综合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消防支队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典型案例课。不断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引导学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提高学员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培训方式更加多样。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讲授式教学,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育培训效果。统筹打造和运用“课堂专题教学+校内主题教学+基地现场教学”三个课堂。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学课堂。紧紧围绕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打造、挂牌命名一批现场教学基地。目前,乌兰察布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已覆盖6个旗县市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乌兰察布市委党校获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撰写调研报告等教学方式,检验学习成效,推动学用成果转化。用好线上GCD员网、内蒙古干部网络学院、内蒙古连心桥公众号等教育平台,实现教师、学员随时随地学。

课程开发更加规范。依托“名师工作室”“评审委员会”等平台,组织协作攻关、集体备课、观摩评课等教学活动,反复打磨新开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开展需求调研、学员评课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培训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精准对接,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此处隐藏1689字,下载后查看---

坚持结果导向,实训实管。持续强化学员管理,严格日常考勤,坚持以考促学,大力营造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建立组工干部跟班考察评价、班主任画像评价、结业考核成绩评价三重机制,在干部学习培训结束后,由三方会商,按评价结果明确优秀学员、合格学员、重修学员。优秀学员,颁发优秀证书并计入参训档案,纳入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和考察干部成长“硬指标”;重修学员,适时安排参加“回炉重修”。

强师赋能,注重提升基本培训能力

组织师资培训。举办全市党校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教师把贯彻主线与履职尽责深度融合,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教学科研作为主攻方向。

开展教学活动。安排优秀教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专题教学展示,高标准引领党校教师不断提升民族理论政策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切实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治责任。聚焦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开展教学评比活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提能的效果,有效检验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了教学基本功。

注重交流研讨。组织教师开展交流研讨,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话感悟、理思路、谋举措,找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自学科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