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提出300多项重大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出一大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既有鲜明的改革特色,也有足够的改革成色。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全局性、引领性作用的文件,必须更加突出重点,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上。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行,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专题党课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内容、要求,以及如何抓好落实。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找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紧紧抓住的战略重点任务
《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会着眼党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改什么、怎么改等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第一,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在结构布局上,安排6个部分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分量最重,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涵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只有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才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第二,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在这方面,《决定》围绕着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此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XX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并一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此处隐藏5820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根据全会精神,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顺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发展规律和趋势,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第三,强化制度保障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通过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确保改革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要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等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认识和信仰水平,厚植法治社会土壤,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四,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单兵突进和碎片化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冲破陈旧腐朽思想的观念束缚;敢于碰硬、敢动真格,打破根深蒂固、束缚发展的利益枷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原则,既要追求“金山银山”的经济繁荣,也要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倾听人民群众心声,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汇聚人民群众智慧,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深化。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实际,精准定位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远景规划,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第五,加强监督和考核。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能够按时保质完成。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个方面全部过程。坚持原则不动摇,确保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在深化改革中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保持与党的改革部署“同频共振”,对党的改革拥护“坚如磐石”。始终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从老百姓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痛点、堵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坚持换位思考,把涉及民生利益的小事,当成我们的中心要事、心头大事、头等急事、不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改革,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的红利。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取意见、吃透问题、查找不足、思考对策,提高改革创新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动员党员干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改革、关注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合力和战略定力,在彰显改革担当中激发奋进之力,在坚守改革初心中把守提高基层工作质效的“压舱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改革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