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厕所、污水、垃圾、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坚持治理和增效有效衔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实现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统筹规划“一张图”,系统谋划明思路
一是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两区协同”新格局。根据区域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划分为高质量农田建设发展区和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区。高质量农田建设发展区致力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推动农田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区聚焦生态宜居,赋能特色产业,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二是细化方案,摸清底数。“一盘棋”抓统筹,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区域,责任到人。“全流程”督导,成立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聚焦村庄背街小巷、坑塘沟渠、连村道路、村庄交界死角等重点区域,逐村进行督导检查。“广织网”覆盖,各村结合村情实际,拉网式梳理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做到有人员、有标准、有监督。
---此处隐藏1683字,下载后查看---
三、管理布局“一张网”,落实机制促长效
一是深化网格“闭环”管理。划分227个治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两委干部、1名网格长和N名农村公益岗,形成“1+1+N”网格工作格局。构建“科级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公益岗+群众”五级责任体系,实现定格、定员、定责、定岗。同时,建立“周清洁、月观摩”的机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观摩,确保问题整改一处、销号一处,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二是探索治理增效新途径。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衔接,开展“土地流转集中攻坚月”活动,各村通过土地承包、发展边角经济的模式,增收村集体收入260万元。比如,石楼村将18处3000余平米空闲宅基地回收承包到户,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00余元。
三是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通过村两委干部包主干道、坑塘及村外路域,公益岗包胡同、背街小巷及村前屋后空闲地,每名党员监督一到两个胡同和坑塘,完善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约束,以常态促长效,以长效促提升,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建管用并重机制。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