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路径实践与探析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有效途径。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对医共体功能进行明确,加强对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连续性。xx县卫生健康局为更好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外出考察学习,结合xx县实际提出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建议,对持续推进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县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发展和完善,但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弱,基层诊疗量占比不大。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卫生健康工作实现“强县域、强基层”的最好途径,xx县卫生健康局始终把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巩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县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为县域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以“责任落实”为抓手,构筑责任共同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2021年4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县中医医院为辅助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xx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并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决策机制。2021年7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正式在县人民医院挂牌,按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成员,负责医共体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科学布局、人员培养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三是健全考核体系。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依据,制定医共体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护理质量、药事管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不断优化提升医院质量、效率、服务、管理、绩效等各项工作。

(二)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构筑管理共同体。一是下沉医疗资源。派出综合能力强的专家长期驻点帮扶,发挥上级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带领医院人才深入钻研,填补业务技术空白34项。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上海、省、市、县专家团队开展15个乡镇巡回义诊,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宣传健康政策。积极探索临床医师多点执业,派出口腔、外科等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让基层群众不出乡镇就能享受上海及省、市、县专家的诊疗服务。2021年来,医共体总医院接受成员单位医生、护理等进修人员共60人次。二是统一财务管理。2021年12月医共体总医院派出1名、乡镇卫生院抽调8名财务人员,成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分户建账”的模式推进。通过统一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确保财务流程合规、资金安全有效。

---此处隐藏3823字,下载后查看---

四、工作建议

针对以上困难问题,试点机构应因地制宜从提升试点层级、强化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加大医共体建设工作任务落实。

(一)提升基层,优化布局推进医共体统一。建立由县、乡有关部门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参与的管理机制,负责统筹医疗成员单位重大事项,针对责权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等问题进行规划,逐步实现医共体单位内部医疗管理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结合工作基础,积极推进网格化布局。在原有的分片网格基础上,建立距离短、应急迅速、服务连线保障的中间体,进一步发挥医共体协作优势,有效引导资源下沉,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二)资源整合,推动牵头医院做大做强。解决“散、小、弱”问题,以县人民医院创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国家“千县工程”支持,力争进入省级绩效考核先进行列,建设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为重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基础公共卫生、慢病、新生儿、病理、传染、急救和精神卫生等病种临床专科建设,壮大医学人才和培养全科医生队伍,增强辐射能力强的医疗技术力量。

(三)依托上海“组团式”和云南“省管县用”帮扶专家团队,全面拓展医共体建设成果。充分运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优质资源和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优势力量,通过“传、帮、带、教”,帮扶建立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帮助建立疾病医疗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同质化,最终凝集成目标高度一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医学问题,产出一批貝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生命品质,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为帮扶区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