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便民服务、社区治理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县创新打造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知行家”社区综合体,以“知行合一践文明、亲情服务暖如家”为理念,将社区服务嵌入住宅小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推动城区范围内“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实现社区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整合资源要素,推动阵地单一功能转化为社区综合体。根据人群密集情况和资源要素分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服务公共用房等资源,在城区龙山首府、吉祥花园、书香华府等小区建设“知行家”社区综合体19处,辐射城区151个住宅小区近5万人。打造一站式功能区,按照资源统筹、功能完备、制度规范、布局合理的标准,科学设置便民生活服务区、亲子活动区、文化娱乐区、运动康养区、阳明文化体验区、创业就业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有效提升社区综合体建设精准度和居民感受度。建强组织体系,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居民集中需求转化为服务项目。深化便民服务改革,社区综合体内设民政、社保、就业、住保、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近服务,最大限度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建立需求清单制度,采取“线上+线下”双向收集方式,开展托管、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居民需求征集活动,推动居民集中需求转化为服务项目清单,提升社区综合体人气活力。建立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群体力量组建43支“知行顾问”队伍,开展“知行包办”志愿服务活动,免费提供跑腿代购、民事代办、创业指导等上门服务。目前,提供纾难解困服务3700余人次,提供帮代办便民事项5400余件。
---此处隐藏1375字,下载后查看---
健全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治理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服务体验官制度,招募“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群体,每季度邀请20名服务体验官体验社区综合体服务,并提出改进建议。目前,已开展体验服务13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3条。建立“知行夜话”会商议事机制,组织党建联盟单位、小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及相关行业部门到“知行家”社区综合体开展专题会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和自治管理。目前,共开展“知行夜话”242场次,收集群众问题诉求3879条,落实意见建议2247条。建立监督评价机制,聚焦空间使用率、活动参与率、居民满意度等指标内容,每季度开展社区综合体自查评估、第三方专业评估、群众满意度评价,及时优化调整社区服务综合体功能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推动服务内容动态更新。
拓展文化内涵,推动社区文化从简单呈现转化为深度滋养。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历史、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元素融入社区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中。在文化娱乐区设置民俗文化展示馆、传统手工艺工作室等,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传统技艺体验周等活动,让居民在亲身参与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与学校、文化机构合作开展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等,丰富居民精神世界,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使社区综合体成为滋养居民心灵的文化家园。
强化数字支撑,推动社区治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智慧模式。搭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社区综合体各功能区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例如,通过智能设备对便民生活服务区的物资储备、人流情况进行分析,优化物资调配和服务人员安排;在运动康养区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居民健康数据,为个性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此外,开发社区服务APP,整合线上办事、活动预约、信息发布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体验,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促进邻里和谐,推动居民关系从陌生疏离转化为亲密互助。设计多样化的邻里互动活动,如邻里节、社区运动会、美食分享会等,鼓励居民走出家门,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在亲子活动区和社区公共空间设置邻里交流角,为居民提供日常交流的场所。建立邻里互助网络平台,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分享闲置物品、组织公益活动等,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社区综合体成为凝聚邻里情感的纽带,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大家庭。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