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戒毒人员戒治生态上的实践启示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发生矛盾,不能满足于只问一个“为什么”,应该在这个“为什么”的基础之上,再问“为什么”,问得越多,挖得越深,越容易接近问题的本质。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消除隐患。同时,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对症下药,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下潜,找到根根源,治根且治本。

一、“枫桥经验”工作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枫桥经验”创造于1963年,其要旨是怎样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20世纪60年代初,xx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随后,中央又两次对“枫桥经验”作了批转。由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如今,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此处隐藏3206字,下载后查看---

通过成立队调会及设立“意见箱”,畅通戒毒人员提供反映问题、提合理化建议、倾诉的通道,让民警及时发现一些外显性矛盾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矛盾,为戒毒人员答疑解惑,稳定戒毒人员情绪,甚至是内隐性矛盾,避免矛盾发展,特别是一些群体性意见问题能够及时反映上来,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引起大队重视,避免事态扩大化,起到了早预防、早处理的效果。意见箱专人负责,专人检查,进行分析处理。

三、借鉴“枫桥经验”在做好戒毒人员教育戒治工作上的现实意义

戒毒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慈善意义的事业。在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仅要做到生理脱毒,更要面对心理脱毒的艰巨任务。从普遍性上来看,戒毒人员的内心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因童年不幸、情感欺骗、生活压力等各种消极因素造成的千疮百孔,根本无法支持戒毒人员抵抗心瘾折磨。因此,建立一个坚固完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戒毒管理工作中,通过内化吸收“枫桥经验”的优秀做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调解矛盾冲突和重塑内心环境达成了不谋而合的默契,从根本上消除不和谐因素,等同于从内部完善防御机制。

建立规律的内心秩序,重塑内心环境,是根本之举。抵御外敌只是一时的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假设,一座城池被敌军入侵,如果我们只着眼于解决敌军,确实能够快速、有效地带来安定和平,但是我们如何保证敌军不再入侵呢?我们如何保证每次都能依靠外力及时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呢?我们无法保证。因此,长久的和平不能急于一时、不能求快。简单来说,强大自己,才能抵御外敌。平时要多检查城池的内部问题,在破损的地方打补丁,在漏风的地方钉窗户,在脆弱的地方筑堤坝,建立坚固的内部环境。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何地有强敌入侵,敌军会自动告退,无法攻入内部,甚至还会自讨苦吃。

类比来看,戒毒场所中普遍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就是无时无刻会出现的敌军,扰乱场所秩序、动摇场所稳定。出现一个矛盾,解决一个矛盾,出现十个矛盾,解决十个矛盾。可是,源源不断的矛盾和冲击,反映的其实是内部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转变思路,着眼于由内而外,注重于举一反三。在处理问题时,从问题看本质,打开戒毒人员的心理入口,检修内心屏障,重塑健康内心,武装强大意志。从源头掐断隐患滋生的可能,从根基扎实安全稳定的基石,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以健康的个体心理环境,促成良性的整体场所生态,有效推动实现“帮助一个,带动一队,影响一所”的目标,助力打造“世界最安全”的强制隔离戒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