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副主席带领下,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市工信局,深入**、**和高新区的**辙叉基地、中铁高铁电气科技产业园、**中车时代轨道交通产业园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现场考察、听取通报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产业协同作为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加速载体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加力协调对接,达成优势互补,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态势向好,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组建产业联盟。去年6月在市级部门大力支持和**区积极主导下,由**、中铁高铁电气装备、**中车时代等45家轨道交通企业和院校,共同倡导成立了全市13个重点产业链首个盟会组织——****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一年来的履职实践,展示了联盟精准研究政策、开展咨询服务、创新合作平台、推进互惠共融、集聚资源要素等工作的丰硕成果,凸现了联盟助推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产业协动。以产业联盟为载体,持续探索内部合作和对外协作途径,在技术交流、产销对接、人才引进、产业配套上取得了新进展,促成**、宝石机械、中铁高铁电气、六环传动、长美科技、麦克传感器等企业在锻造产品配套、道岔打磨技术、新型轨道交通、产品智能监控方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了钛及钛合金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开发,开创了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新局面。
---此处隐藏1787字,下载后查看---
千方百计促使产业链条内各类企业间的协作共嬴。一要搭建发力平台。借鉴外地做法,筹备成立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联合党委,大胆探索链内企业党建共建、活动共办、群团联动等交流模式,有序组织行业企业、党支部、研发队伍和购销人员等携手结对,通过要素资源共享、生产管理共促、品牌市场共育、业务难题共克,切实聚合众力育新动能,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企业形成国有带民营、大中带小微、主体带配套的全面合作、共创双赢、协同发展新格局。二要打造行业龙头。支持链主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成就具有带动和集聚效应的工程总承包、系统总集成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及早对接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中车**所等科研机构,构建与业主方、设计方的命运共同体,做到技术前期植入,力争我市优势产品特别是新产品嵌入总体设计,为竞标项目赢得主动;带动一批配套企业打包承接订单和业务,多方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服务,提高供应链应变和协同能力。三要增大本地配套。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本地配套,依托我市轨道交通产业雄厚基础,精确吸纳和引进更多外地配套供应商家和生产基地落户**;支持现有配套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运用技术升级、新建项目等,丰富产品门类,提高产品质量,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和配套实力;引导本土企业瞄准配套需求转型发展,争取进入配套供应商名录,不断增加配套企业数量,真正实现配套总量扩张,进一步提升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本地配套率。
(二)强化对外协同,合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多措并举力推与产业外部相关主体间的协调共进。一要组织保障到位。加强产业大政和实情分析研究,制定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方案,出台扶持科技创新、协作配套、互相采购等有关办法,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建好大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品推介、采购和转让信息,定期公布各级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跟踪传递政府重大工程进展和项目招投标等情况,共促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二要资金扶持到位。全力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和市级财政扶持,利用现有政府发展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资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整合链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订单仓单等动产融资;扩大政策性担保覆盖范围,适度降低收费,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建立优质中小企业白名单推送机制,**合作银行创新推广“专精特新贷”“技改贷”等,逐步提高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占比。三要创新服务到位。坚持智力支撑,探索以项目课题为媒介、在大城市设立研究院、市域建“候鸟”工作站,招引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定向培养高层次运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匠技能人才;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人力资源合作和硬件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支持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攻关团队,形成技术先发优势;合作进行共性技术研究和个性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整体科研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区域协同,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想方设法实现地理空间上产业关联方的协动共聚。一要突出集聚效应。统筹规划建设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规划建设,探索组建股份制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合理域内产业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精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靶向招商,做到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各自主导制造业务协作集中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推进**高锰钢辙叉基地、中铁高铁装备产业园、长美科技轨道环境科技智能化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二要推进战略协作。加强与国、省主管部门协调联系,积极争取示点示范和大型基建支持;紧抓省上“23+N”重点产业链申报机遇,与西安联合发力,推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加大各方良性联动,融入西安市轨道交通产业大生态圈;支持我市企业进军西安市场,组织“西安地铁公司走进**”活动,推介重点企业和产品,力促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互补合作、全方位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三要发挥联盟作用。深化我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建设,鼓励组团参与省内外轨道交通项目竞标,支持开展咨询设计、工程总包、系统集成、试验检测、上下游配套等增值服务,建成服务型产业发展重要平台。加强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联系,获取市场资源和政策引导等支持,承接在西北区举办的相关重大活动;加大与**、青岛等地产业对接,拜促央企总部,争取新产业项目投放**,助力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