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近年来,**县严格落实党中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的“生命线”,强化源头共育、过程指导和联动监管,系统构建了“选、育、管”一体的全链条监管闭环,有力确保了党员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2023年,全县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比分别较2017年提升20.5和16.1个百分点,典型案例获评2024年全省组织系统统计分析报告三等奖。
一、坚持“选好苗”,做到“分级建库+动态调整”,把好发展党员“源头关”
一是“广”字为先,建立优秀人才储备库。围绕农村、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四个方面,针对性建立优秀人才储备库。其中,农村重点吸纳致富带头人、村干部、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优秀青年农民等入党;非公企业着力倾斜企业负责人、生产技术骨干、一线优秀工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骨干;机关事业单位优先培养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优秀年轻干部。截至2023年底,**县各领域已累计储备优秀人才5400余名。二是提前预警,做实入党积极分子储备。按照每年新发展35岁以下党员不低于总数70%的比例要求,每村动态储备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同时,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全县入党积极分子结构比例、人选储备情况集中研判,并对入党积极分子储备不足、结构不优的“蓝牌”提醒、督促整改;对具备条件但2年未发展党员的“黄牌”预警、靠上指导、逐村研判;对3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和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红牌”警告、计划单列、挂牌督办。三是动态管理,建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立“优进劣汰”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督促整顿,及时调整不合格人员。特别是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积分量化管理,通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评比,督促其自觉接受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其中,针对表现较差的,延长考察期;针对连续两年积分均未及格的,不再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针对存在严重违法犯罪等情形的,给予“一票否决”,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二、坚持“育好苗”,做到“前置审查+规范程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
---此处隐藏2229字,下载后查看---
四、坚持“用好苗”,做到“精准定位+激励引导”,拓宽发展党员“成效关”
一是精准定岗,人尽其才展担当。依据党员的专业技能、兴趣特长与个人志向,为新发展党员进行精准的岗位匹配。在农村领域,引导熟悉农业技术的党员投身于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助力乡村产业兴旺;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如矛盾调解、村务管理等,推动乡村和谐稳定发展。在非公企业与社会组织中,将技术型党员安排至研发创新岗位,发挥其专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安排沟通能力佳的党员负责对外联络与市场拓展工作,为组织拓展发展空间。于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党员的专业背景与工作经验,将其分配到相应的业务科室或重要项目团队中,使其在政策制定、服务民生等关键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党员个人价值与组织发展目标的深度契合。二是激励扶持,激发活力促成长。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物质层面,设立党员专项奖励基金,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卓越、取得突出成绩的党员给予物质奖励,如奖金、奖品等,以表彰其为组织做出的贡献。精神层面,开展各类先进党员评选活动,如“月度之星党员”“年度先锋党员”等,通过表彰大会、荣誉证书颁发、事迹宣传等形式,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同时,为党员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与晋升渠道,在组织内部优先推荐优秀党员参与高层次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以及重要岗位的选拔任用,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与信任,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不断追求卓越,为组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三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共奋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的示范行为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向上、共同进步。在工作场所,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班组等,让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其他同事向其学习,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竞争态势。在社区生活中,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义务环保行动、社区文化建设等,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在服务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此外,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个人的善举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活动,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使党员真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与推动者。
五、坚持“护好苗”,做到“跟踪关怀+排忧解难”,筑牢发展党员“情感关”
一是跟踪成长,贴心关怀助前行。构建党员成长跟踪体系,从党员发展之初直至其在组织中不断成长的全过程,都给予密切关注与贴心关怀。党支部指定专人作为党员成长导师,定期与党员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惑与需求,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党员面临重要人生节点或工作挑战时,如职业晋升、家庭变故、重大项目攻坚等,党组织及时介入,组织相关人员为其提供心理疏导、经验分享、资源协调等支持服务,陪伴党员度过艰难时刻,助力其顺利成长。同时,建立党员成长档案,记录党员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为党组织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与关怀措施提供依据。二是排忧解难,凝聚人心增归属。积极主动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依靠。在工作方面,当党员遇到职业发展瓶颈或工作压力过大时,党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其提供专业培训、工作调整建议或团队支持等,帮助党员突破困境。对于生活中遭遇困难的党员,如经济困难、住房问题、子女教育等,党组织发动党员互助基金、爱心捐赠等活动,筹集资金与物资给予援助;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或社会资源,为党员争取政策优惠或社会救助,解决其燃眉之急。通过实实在在地为党员排忧解难,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坚实的后盾与温暖的港湾。三是文化滋养,厚植情怀固根基。注重党组织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滋养党员心灵,培育党员对党组织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认同。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知识竞赛等,让党员在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友谊,营造轻松和谐的组织氛围。此外,鼓励党员参与党组织文化创作,如编写党建故事集、创作党建歌曲、拍摄党建微视频等,让党员在文化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党组织的内涵与价值,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热爱与敬意,使党组织文化深深扎根于党员心中,成为凝聚党员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