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D建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立足问题所在,聚焦群众需求,通过深入调查梳理问题,构建强健的基层组织,完善治理制度,扎实推进D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实践。全面摸底查问题。结合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对某镇的12个社区120个小区进行详尽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小区的规模、建设背景、物业服务、人防物防以及住户D员和D组织建设情况等基本信息。按照“地域相邻、类型相近、规模适中”的原则,合理划分“三无小区”,建立了详细的“三无小区”基础信息台账,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联建联动强组织。以“小社区,大D建”的理念为根本,将D组织职能覆盖到网格,打破地域限制,组建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和小区联建D支部,创新基层组织体系。某社区已成立联建D支部6个,小区D小组8个,拓展了D的建设和工作领域,实现D组织功能延伸到居民楼栋,促进各级D组织在网格内联建共建、共同开展活动、共享治理成果。健全制度明职责。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跨部门合作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某镇、社区和小区业委会,明确各单位的职责,通过“县直部门指导、镇级组织统筹、社区具体实施、小区居民自治”模式,对“三无小区”开展差异化治理服务,探索小区治理的新路径。目前,某社区12个小区已实现物业或社会化物业服务全覆盖,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

---此处隐藏517字,下载后查看---

二、社区共治,激活自治新动能

在“三无小区”治理中,充分发挥社区D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社区托管模式,引导业委会、D员以及片组邻“三长”全面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业委牵头优化自治。在社区指导下,从具备能力、威望、公心和热情的“四有”业主中精挑细选业委会成员,引领小区业委会发挥核心作用,以“1+N”的模式推动自治。“1”指业主委员会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商”的形式,商定小区日常事务;“N”则整合小区资源,鼓励居民参与自治,包括聘请专业人员、引入非营利机构、嫁接市场资源等,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如车位租赁、广告收益和便民设施收益,弥补资金不足,确保服务有效落实。D员示范带头作用。社区积极动员小区D员亮明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行“D员带头交、群众跟着交”模式,提升物业费收缴率,使××社区托管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7%,以保障物业服务顺利开展。常态化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D日活动,组织D员深入小区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安全巡逻和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18800人次,促进居民自觉参与小区治理,共同解决诸如乱拉电线、乱停乱放、高空抛物等1500余件棘手问题,确保治理有人管、事情有人办,形成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三长”联动优化服务。深度结合片组邻“三长制”推进“三无小区”治理,发挥邻长在信息传递、矛盾化解、凝聚力量、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某社区5名片长、6名组长、140名邻长共联系服务15个小区1925户居民,收集和上报涉及设施安全、邻里纠纷、法律援助等问题1900条,解决1600余起重要治理事项和矛盾纠纷,提供空巢老人陪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2200多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三、多策并举,提升治理效能

为提升“三无小区”的治理效能,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的和谐美好家园,持续巩固和深化治理成果。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方针,针对居民关心的基础设施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实行“一小区一对策”精准施策,确保小区生活环境井然有序。定期进行消防、城管及设施改造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优化人居环境;财政部门针对老旧公共设施、垃圾清运及绿化等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投入30余万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35项。推进“数字社区”建设,设立45个政务和便民自助服务点,县级下沉41项服务,实现居民日常事务“就近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推动小区治理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就业增收多样化。社区依循就近就业和反哺业主原则,鼓励物业公司优先雇佣本小区业主,帮助250余名业主获得本地就业机会。建立“车间就业+居家就业”平台,本土企业湖南“聚味堂”公司共帮助350余名陪读妈妈实现灵活就业,月增收约3200元。同时,培育50余名电商D员创业者,与本地企业签约,实现农产品月销售超12万元。人社部门推出公益就业课程和岗位,帮助小区内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本地再就业,提升500余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和谐文明长效建设。定期开展社区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小区治理合法合规。持续召开小区恳谈会,开展法治、家庭教育及安全防范宣讲,共同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举办“最美家庭”、“星级楼栋”、“社区好人”评选活动,倡导社区文明新风。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春节写春联、元宵搓汤圆、端午包粽子、重阳敬老会等,通过“邻里节”系列活动,促进居民互助共乐、和睦相处,共建幸福家园。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