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的企业文化育人综述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层面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及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当中,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全新的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改革重要的一项工作和内容,也是社会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通知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关键性举措,是提高国家人才整体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教育优化改革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的战略性举措。所以校企协同培育人才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理论与技术传授能力,从过去单一的理论传授转为知行二合一;学生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生产中,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看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企业通过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影响着学生,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生产实践,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良性循环。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培养虽在改革当中,但依然处在探索阶段。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数字时代、技术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技术知识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至关重要,所以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旺盛,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这种发展趋势不是单纯的地方经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全世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信息瞬息万变,网络人才没有信息死角,但是国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的需求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适应企业需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提升企业参与办学的机会和途径,进一步优化培养体系,兼顾和平衡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逐渐探索出适应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进而解决目前存在的差异性矛盾,形成良性培养机制,做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工作,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选择。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和转变,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富、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复合人才。侃侃而谈,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让高校招生、就业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是分不开的,招工即招生;学生毕业与企业就职也是分不开的,学生在课堂当中学到的知识不单纯是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包含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搞定的,需要灵活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创新性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说高职院校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启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时代选择,也是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和企业的优势,借助企业实训平台和基地,开展多样化的培训,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企业的人才培养更加高效,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与集团企业的深度合作,既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企产教融合育人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处隐藏1381字,下载后查看---

2.企业融入培养体系顾虑较多。企业始终是看重市场反应,效益第一,利润至上,否则企业生存和发展都会存在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的百分比,这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毕竟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很难看出效果,对于现金流和利润率本身就不高的企业而言,这就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长效机制,且在合作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双方的立场问题,导致合作进行不下去,很难实现深度合作。

三、企业文化育人的相关问题思考

1.通过企业文化,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当中,适应市场机制和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建立明确的针对市场和企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体系当中,更应凸显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必须通力合作,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素养相匹配,二者有机衔接,在职业教育当中,需要开设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些培训课程要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企业完全介入进来,通过企业发展历程当中的文化素养、企业精神、企业工作氛围等,直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当中,有清晰的职业认同感、有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锤炼学生的职业精神,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同时,我们在课程开设和实训过程中,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企业的实训专家,通过专业的实训培训,让学生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让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无缝衔接,一方面提高学生在企业岗位竞争招聘中入职的概率,另一方面也为企业人才选拔提供更多的机会。

2.通过企业文化提前熏陶,促进企业快速进行人力资源体系整合。进入就业市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招聘的人员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企业注重效率第一,利益优先的原则,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市场就业人员工作岗位的同时,企业更多地需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负担和运行成本。那么如何降低运行成本,获得效益最大化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企业人员选择过程中,如果企业可以提前介入学校的人才培训体系,让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提前熟悉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提前了解企业的团队合作机制,提前熟悉今后可能承担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那么就能提前获得企业的人才需求导向,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快速的融入企业、融入社会,这样无形中就解决了大学生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困境,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同时企业对于有一定培训基础和接触过培训的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些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对于企业而言无形中也降低了培训的成本,他们能够很快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便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让教师教学与企业工程师培训相结合、让课本知识与产品研发生产相结合、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让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机会,还提高了企业用人的积极性,这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愿意看到的結果。

3.企业文化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实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教育培养工作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理论文字基础上,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再观察和考核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果,企业文化在这方面就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任何一家企业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等企业精神都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考核的实践内容,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当中的表现,通过企业文化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接受和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学校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考核学生的思想认知,达到双向考核和评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