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位于xx省xx族x族自治州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显;终年高温,光热丰富,雨水充沛,境内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xx.x℃,有“天然温室”之称,是全国“菜篮子”生产县、xx水干果和蔬菜主产区之一;水陆并进、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正在推动xx崛起成为xx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xx经济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xx三角地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特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富集。
“十三五”时期xx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就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三五”时期xx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边阳镇为副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据xx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xx县共有户籍人口xx.x万人,常住人口xx.xx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xx.xx万人,城镇化率xx.xx%。
全面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桥梁建设、市政管廊改造、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项目,基本构建“一主两副、两轴三区”的城镇空间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由x.x平方公里拓展到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xxxx年的xx.xx%,xxxx年根据县检测城镇化率为xx.xx%。截至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x.x%。将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结合,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xx.x%。以“五桥二路一园一坝两中心”为主的县城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xx、xx、xx、xx、xx、xx等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吸纳能力不断提升。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十三五”期间,xx县完成交通领域投资xx.x亿元。余安高速平塘至xx段、银百高速罗妥至百色段建成通车,改造国省道xxx公里,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提质改善工程xxx公里。xx、xx两镇步入半小时高速交通圈,完成xx至县城等二级公路改造,xxx公里社区公路大修、xxxx公里生命防护工程如期竣工。新增县城市政道路xx.xx公里,燃气管网xx.x公里、停车位xxxx个,城区“五横五纵”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县城、xx、xx等共x个新客运站。建成xx、xx水库,投用xx、xx、xx等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水利投资x.xx亿元。新建和改造xx千伏及以下线路xxx公里,新增及改造配电变压xxx台,完成电力投资x.xx亿元。
---此处隐藏5346字,下载后查看---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实施城镇落户“零门槛”,优化落户“一站式”服务。继续实施好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实行外来人员落户“零门槛”,凡在xx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均可申请落户。优化户籍办理“一站式”服务工作,简化户籍办理手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将处于地质灾害易发高风险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村人口搬迁落户城镇。
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做好居住证发放和管理工作,继续细化持居住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内容和措施,做到全覆盖。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在xx县常住人口依法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参保、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促进多元人群高质量就业。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围绕农村未就业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持续实施有针对性的“全员培训”。强化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创建州级技工院校、实训基地或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组建xx州培训机构管理行业协会。落实相关培训补助、生活补贴等补贴政策。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工程和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推进创业培训、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培训工程”。丰富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开展观摩培训,推行“送技上门,培训到点”,“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能培训+现场招聘会”相结合,提高参训人员培训积极性。提升就业创业管理水平,通过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结合特色资源产业,创建扶贫车间,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完善贫困户台账信息,明确帮扶责任人,抓好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盘活安置点资源资产,制定就业增收帮扶计划,用好资源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实现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政策,引进适合安置点群众特点的劳动密集型、弹性工作制企业。积极扶持已建扶贫车间和基地,将扶贫车间和基地带贫成效与政策支持挂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扶贫车间的长远发展,提升民众的就业水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城市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进xx工业发展,从而起到带动xx县城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能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中小城市,从而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