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效能作为出发点,注重组织建设的巩固与发展,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科学重构网格格局,夯实党建基础。依据全市关于社区设置和网格划分的部署,全力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在全县范围内优化整合网格和人员配置,将原163个基础网格优化为114个(包涵2个村),另设236个专属网格。通过3家林业公司的参与,共划分33个专属网格,实施统一编码,备案管理。按照“专职、专业、兼职”相结合的模式,配备专职网格员114名、专业网格员128名、兼职网格员382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进一步健全网格员“选育管用”机制,畅通网格员晋升通道,落实薪酬待遇,评选“优秀网格员”、“优秀社区工作者”,激励网格员积极投身基层治理。
构建“一中多元”治理体系,提升党建引领合力。强化社区党组织的中心角色,将12个社区党总支重新调整为社区党委,向网格延展党建工作,设立47个党支部、118个党小组,形成党组织、网格员、党员核心户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实现党建引领的全覆盖。以网格党组织为枢纽,加强多元联动,推进网格与社区物业共建,鼓励多方参与治理,为居民提供全面保障。
党建品牌提升价值,推进治理创新。借组织部长会议之机,以”党建引领、品牌提升、服务创新、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鼓励各基层党组织深入挖掘特色,精心培育党建品牌。全县43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合3个镇党委、12个社区党委、2个农村党支部等,推动党建品牌创建,实现"一支部一亮点、一支部一示范”全覆盖。全县共创“红松先锋o服务尖兵”等79个特色品牌,确保“有组织之地便有品牌”,不断强化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为基层党组织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此处隐藏1695字,下载后查看---
××县致力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实策实招落地见效,推动资源、人员、服务和责任“四下沉”,凝聚党群服务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
发挥先锋作用,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肩负“走在前、当表率”的主体责任,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长效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92个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党组织、1800余名在职党员进驻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认领306个服务岗位,组织环境治理、普法宣传等志愿活动151次。落实领导包联社区制度,深入社区网格切实了解群众需求,通过“民意直通车”“居民议事桌”等交流载体,听民声、解民疑,传播党的最新政策。目前,县级领导已走访群众58次,解决了职工退休、低保住院等73项群众急迫问题,切实增进党群关系,暖心惠民。
推广“红松分”模式,引发治理“蝴蝶效应”。制定《关于推广“红松分”管理模式的工作方案》,鼓励县内各级党组织、党员及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服务获取“红松分”,“红松分”不仅可兑换物质奖品,亦是评选表彰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组织牵动、党员参与、积分促动、反馈互动”的闭环运行。全县各社区设立标准化“红松分超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依据参与服务类别与效果统计积分,按“1分=1元”登记积分花名册。自实行积分制以来,共累计积分1.2万余分,兑换奖品2000余份,有效调动辖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提升治理质效。
夯实服务载体,促进“同心共治”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横向整合“12345”热线、“伊网通”小程序及公安、检察、法院、民政等职能部门资源,纵向贯通县、镇、社区三级治理层级,形成纵横联动的治理体系,畅通群众诉求和权益保障通道。针对居民各种诉求及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党建+业务”模式,建立快速响应和问题解决路径,全力解决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已解决房屋采暖不佳、楼房渗水、小区照明不足等300余个问题。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