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一、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市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各项体制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政领导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制度。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质量提升、校点布局调整、“双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列为重点议题,定期听取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市教育系统7个党委、38个党总支实现书记、校长分设,226个党支部实现书记、校长“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140名。创新实施“党建+”学校精细化管理,把支部建在年级组、学科组、名师工作室等校园重点“区块”,把党小组建在宿舍管理、食堂管理、安全管理等重要管理“单元”,全面实施党员“设岗定责”,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党建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有机融合,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系统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不懈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主题活动,培育市级以上思政课标兵等266名,遴选出市级以上思政“精品课”300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德育载体,广泛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德育实践活动,创建市级以上各类实践基地56个,建文明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134所。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教育,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一校一品”体育艺术特色活动,重视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六个一”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此处隐藏3094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快构建育人新格局。一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关部署,配齐配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课程方案和评价标准,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优势。二是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落实每天不低于2小时体育活动要求,结合“两个名城”建设,扎实开展市县校体育竞赛活动,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双减”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注重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创新运用数字化等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四是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出台区域权责清晰、联动紧密的协同育人实施意见,建好用好联席会议机制。坚持把国家“双减”等教育战略部署向校外延伸,按部门职责牵头建设一批规范化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中心,明确家庭、社会责任,共同推动教育回归本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统筹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融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着力解决群众“上好学”的问题。一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落实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大薄弱园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城乡园结对、优质园带动等,加快缩小办园差距。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依托镇(办)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办园。健全成本分担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持续提升保教质量。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探索城乡结合、管办一体、教育协作等融合办学模式,推进强校带弱校,促进优质学校成长。持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适当整合小散弱乡村教学点。健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推进机制,加强过程督导和问题整改,稳步推进国省督导评估认定。三是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省级标准化高中全覆盖步伐,积极创建省级高品质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认真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西商教育同行、宁商协作和锡商“1+8县中帮扶共同体”等平台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统筹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树立新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学校精细化管理为统领,健全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一线党员作用发挥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二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认真组织实施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估,努力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保障等评价体系。三是坚持落实“五抓”。扎实开展分层“五抓”提质量研训行动、各学段质量监测分析及研讨等活动,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狠抓精细规范管理,全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四是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实行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严格审批报备程序,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四)统筹推进保障机制改革。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时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审议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推进涉教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持续扩大城区优质学位供给。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各类教育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准入、培养培训、竞争激励、考评退出等管理制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大轮岗、大走教改革,及时补充高中阶段、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实现师资均衡配置。实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和教师全员培训,坚持开展“三五五”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提升校长教师队伍能力素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师德师风教育、承诺践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坚决守牢校园安全底线。深入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点管控、安全培训、安防设施建设、安全标识标志、安全责任制度等标准体系,压实校园安全层级管理责任,切实落实“5530”安全教育机制,抓好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学生欺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意识形态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着力打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