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从民政部争取到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福彩公益金等资金1.2亿元;养老服务工作得到民政部陆治原部长充分肯定;福利彩票销售总额、慈善资金募集总量、骨灰海葬总量、办理“跨省通办”婚姻登记总量等多项工作成果稳居全省第一;央视新闻、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等国家级媒体、专刊先后就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会组织、骨灰撒海等工作宣传报道150余次,切实提升了我市民政工作影响力。

(一)深入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创新突破工程,老龄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顺利完成老龄工作交接,调整设立新一届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指导各区县(市)完成老龄机构设置、部门调整等工作,指导全市居(村)民委员会下设完成老龄工作委员会,筹备本月底前召开市老龄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二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成立**都市圈“养老服务联盟”,与鞍山、本溪等兄弟城市签订《**现代化都市圈养老服务一体化专项规划》等协议,举办**都市圈第二届中老年春晚、**都市圈旅居养老本溪行等活动。举办“盛世中华”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文艺晚会、老年人纪念婚礼等“敬老月”系列主题活动,为500余名百岁以上老年人印制“百岁寿星”荣誉证,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有效营造。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在《晚晴报》开设专栏,编制“人口老龄化趋势”系列短片。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等系列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1100余次;开展老年人防范诈骗知识宣传活动20余场,有效提升老年人反诈防骗意识。三是银发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积极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接,探索促进养老金融多元发展,为有需求的养老机构提供融资贷款达到5200余万元。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引入日本山下福祉、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开展老年康复辅助器具租赁业务。引入日本“爱志万”在我市打造“认知症国际特色康养项目”。

(二)深入实施品质养老服务创新突破工程,养老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一是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作用持续巩固。“一户一案”完成181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全年任务90.5%(全年2000户),改造数量全省第一。为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突破40万人次、60万小时。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依托作用充分发挥。培育“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84个,完成全年任务92%。在全省率先开展品质养老社区(村)培育,培育社区909个(占比82%)、村屯736个(占比60%)。在11个村试点开展“党支部领办村企”承接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运营老年助餐点233个,争取中央、省福彩公益金861万元,助推我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不断强化。选定56家养老机构承接经济困难老人集中照护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全市星级养老机构达到192家,占比超过70%。四是要素保障作用不断夯实。连续三年实施“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从2021年底的40%提升到了87%,我市养老护理员在全省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大赛中获三等奖。投入资金784.1万元,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安防建设,367个养老服务机构全部安装多维度智能监测设备,通过消防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监管。

(三)深入实施救助福利保障创新突破工程,救助保障有效有力。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坚实有力。全市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3.5%。年初以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7.12亿元。国庆节前向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3488.2万元。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通过实施“解纾暖”行动,新确认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6754人、给予临时救助4782人次。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政策,全口径支出医疗救助资金、教育资助资金、房屋租赁补贴约2.23亿元。二是儿童福利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民政部“福彩圆梦”和省福彩公益金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投入福彩公益金297.7万元,惠及困境儿童405人次。我市首次将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纳入取暖救助保障范围,700余个家庭享受补贴。组建省内首支困境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队,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争取省福彩公益金250万元,推进“辽蕾计划”等8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采取“物质+服务”关爱保障模式,开展主题活动344场次,服务儿童1.2万人次。三是救助管理能力切实增强。完善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制度,会同市气象局建立“极端天气联动预警机制”,加强重点点位街面巡查频次,今年启动联动预警机制5次。截至目前,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47人次,为867人购买返乡车票。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主题寻亲活动,依托抖音寻人、FM98.6应急帮、星火救援队等力量,成功寻亲46人。

---此处隐藏4542字,下载后查看---

(一)深入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创新攻坚工程。一是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待《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评分细则》发布后,组织各地区积极落实,切实做好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二是强力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针对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政策法规、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孝亲敬老文化、积极老龄观五个方面内容,通过广播电台、视频号、纸媒等多种渠道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三是深入开展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与“银龄行动”志愿活动。按照《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积极对接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鼓励更多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四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助力银发经济。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推动“惠民生、促消费”政策向老年人倾斜,充分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积极推进基金设立工作与养老金融发展,持续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基金设立,从养老机构融资、金融机构适老化改造、老年人金融产品等方面推进养老金融发展。

(二)深入实施品质养老服务创新攻坚工程。一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谋划2025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项目,推进**市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二是完善家庭养老支持举措。推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服务向普通老年人家庭普及,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三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场景。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品质,明年计划全市培育营养健康示范长者食堂10个。充分发挥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作用,探索适老化辅具用品租赁服务,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功能;四是强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重点扶持发展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为主的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满足不断增多的照护刚需,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五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按照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化的要求,“一村一策”探索、梳理适合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六是夯实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出台《**市养老服务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搭建资金监管平台,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与风险评估,确保养老机构运营安全。

(三)深入实施救助福利保障创新攻坚工程。一是落实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高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常态化救助帮扶;着力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救助需求;围绕完善社会救助领域“政策找人”工作机制,拓展“政策找人”工作方式,优化“政策找人”工作路径;优化健全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重点领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机制,推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排查”。二是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优化**市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继续实施“精康融合行动”,发挥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作用,督促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力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三是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服务水平。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完善街面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机制;引入线上巡查模式,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及时响应求助线索。

(四)深入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创新攻坚工程。一是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加强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引导民政领域社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登记服务效能。会同党建工作机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规范社会组织进入门槛,完善退出机制,推进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及后续业务事项整合。三是持续加强慈善组织监管。开展“慈善组织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规范慈善组织运营管理。四是持续提高慈善募集总额。推进慈善组织在助残、助困、助医、助学等民生热点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发挥专项基金可以冠名、使用灵活等特点,吸引企业和高净值人士参与慈善活动,力争全年募集额超过1.2亿。四是持续优化慈善项目效能。畅通国家级、省级及外域优秀慈善组织与我市慈善组织的合作路径,丰富合作场景,吸引至少10家国家级、省级及外域优秀慈善组织来我市开展项目。

(五)深入实施社会事务管理创新攻坚工程。一是持续推进公益性公墓突出问题整改。按照《关于妥善解决全省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要求,指导全市相关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项目和散坟集中安葬点补办批准建设和用地用林手续;加强对全市历史遗留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日常监管。二是大力加强殡葬信息化建设。升级**智慧殡葬平台,研究开发APP小程序等,为群众提供在线选购、网上预约、网上支付等殡葬在线服务,全面提高殡葬业务办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进一步提高婚姻管理服务质量。健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向线上和基层延伸,扩大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喜事”婚姻服务品牌,指导各地区举办形式多样的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相亲交友等活动,丰富婚俗改革工作载体。四是优化地名管理服务。按照全省“乡村著名行动”“三步走”和“六个一”工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我市乡村道路命名、楼门牌信息编制及地名标志设置;全年分时段完成市、县、乡三级第五轮界线联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