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面“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未来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明确“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重磅政策纷纷出台,后期加强落地落实,放松前置条件,让企业和民众可感可及,促进经济复苏。
第二,定调2025,政策组合首次搭配“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空前,预计力度为过去十年之最。GDP增长目标5%左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强调“五个统筹”,考验政策智慧。
第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预计财政赤字率突破4%,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化债进程,启动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08-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要下雨了,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创新金融工具,稳定金融市场工具有望出台。
---此处隐藏5990字,下载后查看---
会议提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从国际经验看,过去各国从不同层面,采用不同方法对国企进行改革,主要是从产权制度改革和强化竞争推动生产效率改革两个方向推进。当前国企效率较过去已大幅提升,然而总体仍与民营经济有差距,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迫在眉睫。激活民营经济信心,堪比10万亿刺激。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贡献了“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制度经济学表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预计2025年将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和营商环境改善。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范限制人身自由、异地执法、干预经济纠纷、异常罚没收入、拖欠账款等,改善营商环境。
8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会议提到,要“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股市繁荣有助于促进消费和科技创新,要扩大居民消费离不开稳楼市稳股市。资本市场预计是明年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九月底,国务院送出资本市场“大礼包”,平准基金正在酝酿,创设创新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繁荣发展。汇金中长期入市,托底股市;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支持并购重组,优化投资环境。具体来看,明年可能继续在以下方面发力维稳股市:1)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投资市场生态。通过完善注册制、提升市场透明度、严格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增强投资者信心。2)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上市,特别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绿色产业领域;强化信息披露与治理,通过监管要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3)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鼓励险资、社保基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上市公司回购。4)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功能,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支持消费与科技产业融合,推动科技赋能消费,鼓励相关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展新消费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等。
9区域和人口:城乡融合发展,制定促进生育政策
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会议提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不仅意味着城市向农村输出发展,也包括了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2025年,中国的县域将被进一步赋能,乡村新型基础设施试点推广,都市圈农村反向融合。“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明显,生育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如三胎放开后,我国各地积极健全生育配套服务,从生育补贴、生育保险、个税减免、延长育儿假、提供托育服务、住房优先保障等方面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相信经过一系列长短结合的措施,未来人口有望长期健康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