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全县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以纵深推进“大抓落实、狠抓项目、服务企业”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创新对标提升行动,以经营主体需求和满意为导向,持续发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大升级。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深化“一窗综合受理”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发证”的服务模式,较好实现“三少一高”,今年以来,办理业务11万余件,群众满意率99.9%。积极探索实施工程建设审批数字化申报改革,实现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和精简审批材料均达50%以上。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实现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向“一站集成”转变,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减少群众跑动次数和提交材料,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办理各类服务10000余件。加快提升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应用率,全县共3400余户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印章办事,积极推进免证办理服务,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全面推进“帮代办”服务,累计帮助1.3万人次。
(二)执法监管刚柔并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编制涉及教育、公安、民政等20个系统、104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并及时依法公开。全面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手段,32个执法单位制定免罚清单,2024年全县落实免罚、减罚案件2400余件。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行跨部门联合执法,科学制定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清单和抽查计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加快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建筑工程、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教育体育等18个重点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并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
(三)亲商安商惠企暖心。优化网格员服务,精准帮扶企业,安排1800余名营商网格员对接全县3.5万余家经营主体,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问题收集、分类汇总、闭环转办等专项排查整改工作;常态化落实政企圆桌会、银企对接会,推动涉企问题高效办理。今年以来,召开政企圆桌会15次,共受理57家企业67个诉求及意见建议。通过企业诉求一体化办理机制等渠道受理企业诉求共89单,已解决或解释83单,形成每周诉求专报40期。建成运营5+2就业之家182个,企业用工需求库440家,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高校人才对接会5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3.8万余个,达成意向人数5200余人。
---此处隐藏1528字,下载后查看---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坚持深化改革,紧扣办事更加便捷,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加强网上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让更多事项网上可办能办、一网通办、就近办理。紧扣办事更加高效,完善容受理、并联审批等制度,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制度,巩固扩大“一窗综合受理”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成果。重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专区为载体,打造线下“企业之家”,推动涉企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升级。
(二)坚持法律底线,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行更大范围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柔性执法、联合执法,全面落实保障企业安心发展十条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上门问需”“送法入企”工作,提高为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由“事后维权”到“事前预防”的根本转变,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服务升级,打造亲清有为的人文环境。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原则,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发挥好政企会客厅、政企圆桌会等沟通机制作用,健全县领导、部门联络员和营商服务专员帮扶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答复制、限期办结制、反馈回访制,打通政企互动“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在持续深化“新官不理旧账”等专项治理基础上,重点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以政府的“操心”换取企业的“暖心”。
(四)坚持监管有序,打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照通办”改革,优化系统功能,提升高频事项使用率。提升获取经营场所便利度,实施工程建设审批数字化申报、审批结果物电子化改革,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审批“一次不跑”“全程网办”。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机制,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以最优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以“营商”换“赢商”,助力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