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省市供销合作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供销服务乡村振兴市样板,奋力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突出基层组织、经营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组织“三大建设”。一是突出以乡村供销合作社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巩固现有、存量扩张、自投新建、股份合作、协作联盟(授权经营)“五条路径”,推动基层社赋权赋能,探索城区供销合作社建设,基层社覆盖率均完成改革任务指标。二是突出以社有企业为重点的经营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首家市级供销集团,市本级带动培育了31家为农服务的现代企业,重点打造了“韶山红”茶产业、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绿丰三产融合发展、县域流通网络体系、新型种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一批为农服务项目。建强“一平台三中心”,建设56家“绿丰农场”直营店,积极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支撑、服务五大体系,将为农服务从流通环节拓展到全产业链。三是突出以行业协会为重点的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组建以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合联,打造水稻、茶叶、蜂业、再生资源等专业协会,三级农合联吸收会员单位超过2000家。
(二)坚持服务创新,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创新驱动、迭代深化的深层逻辑,创新组织化联农、网络化发展、全程化服务、数字化赋能,促进粮食生产降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构建“大联盟”新机制。市、县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入驻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资生产、农机生产、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等各类主体近千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实现“云对接”。雨湖区姜畲镇大进村供销合作社通过提供粮食生产全流程服务,种植户每亩增加收入350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市县石潭镇同庆村供销合作社通过“种药肥粮一体化”模式,种植一季水稻相比市场价每亩节约成本157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二是打造“十代十好”新模式。社有企业惠农公司、和尘公司建立田间管家服务系统,创新推出“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的“十代”模式,确保实现“选好品、育好秧、耕好田、管好水、施好肥、用好药、服好务、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十好”目标。全市粮食生产“十代十好”服务覆盖面超70%,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20万亩次,累计推广优质稻订单种植达10万亩,每亩成本降低15%,每亩收益增加200元以上。三是创新“双向流通”新渠道。积极参与“省乡村振兴馆”“832平台”建设,整合供销纵横、莲城吆喝、惠民再生、雨湖蔬鲜等电商平台,搭建起数字化农业流通经营服务新体系。
(三)坚持绿色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茶产业、蜂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茶产业有声有色。以“韶山红”区域公用品牌为统揽,以举办节会活动为抓手,推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韶山红”品牌入选总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和省“三茶”统筹示范品牌。二是蜂产业如火如荼。大力培育一批蜂产业经营主体,推动蜂授粉和蜂产业提升项目落户市,带动超过3万名蜂农从业,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显著。市县彭老倌养蜂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完成出口蜂蜜养殖基地备案审核。三是再生资源产业向新向绿。社有企业再生公司积极参与“两新”“两重”工作,打造供销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示范基地,研发“废旧家电换新”线上平台,市“反向开票”第一张发票落地再生公司。在九华新城小区建成市首家惠民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入选省商务厅“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
(四)坚持要素保障,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借鉴推广“千万工程”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建设机制,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在全省实现“四个率先”。一是市级平台率先建成。市供销集团与省农交公司、土流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市政府授权负责运营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台《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市和全省首家由供销部门主导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二是四级体系率先覆盖。制定承包土地经营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等9大交易品类交易规则,市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先后完成分中心组建和系统平台上线,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室全部搭建完成。盘活岳塘区昭山镇玉屏村闲置村部打造民宿,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三是数字支撑率先创设。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农村产权融资管理系统、高标准农田数字监管系统与农村产权交易系统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农村产权交易与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的市模式,累计组织挂牌785宗,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501宗,成交金额4.94亿元,累计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惠及农户8000余户。四是金融赋能率先突破。全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授信13笔,累计授信2.4亿元,累计放款2.31亿元。省蘑蘑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在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成功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交易鉴证。农业发展银行湘乡支行为湘乡市康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运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项目授信2.2亿元,放款1.8亿元,产权交易鉴证书增信4000万元。
---此处隐藏2650字,下载后查看---
(一)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高质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扩面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基层社建设。强化“重构重塑、强基强能、优供优销”理念,按照“乡覆盖、村优选、联关口、补缺口”要求,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进基层社赋权赋能建设,把基层社建设成为密切D群干群关系的联结点、收集涉农信息的汇总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代办点、帮助农民增收的营销点、供销系统利益共同体的支撑点。二是探索城区供销合作社建设。落实好与雨湖区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社有企业体系赋能,稳步推进易建河村供销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实现供销服务全覆盖。探索与岳塘区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总结与金地物业合作建设社区供销合作社和惠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将书院路街道打造成为岳塘区供销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三是提升协会服务创新能力。把主管协会作为壮大为农服务力量、完善为农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进一步规范市级农合联自身建设,围绕水稻、茶叶、蜂业、果品、食用菌、再生资源等重点领域,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水平,增强供销合作社产业带动力和行业影响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做优为农服务主责主业。一是做实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大力推广种药肥粮一体化模式,把“大联盟”打造成为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擦亮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名片。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统筹解决资金、技术、物资、保险、销售、品牌等难题,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产权交易”市模式。二是深化粮食生产“十代十好”服务。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与土地托管中心的股权、业务合作,实现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稳步增长。依托新型种业创新发展平台,完善田间管家服务系统,打通“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水平。指导各县市社建设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布局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城区“邻里共享家”和乡村“供销优供”项目建设。
(三)强化系统观念,高质量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效。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持续做优做强供销产业集团,制定集团长远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已建成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抢抓“两新”“两重”机遇,重点谋划一批为农服务项目,打造有供销特色、有盈利能力、有社会影响、有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二是创新联合合作机制。市本级以供销产业集团为龙头,加强各层级各区域社有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创新与系统外各类主体的合作机制,促进上下贯通、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三是加强社有企业监督和管理。理顺社企关系,加强供销产业集团等社有企业监管制度建设,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快健全预算、财务、资产、投资、审计、人力资源等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切实防范重大经营风险。
(三)锚定目标真抓实干,高质量打造“韶山红”区域公用品牌。一是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统筹推进“韶山红”商标注册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用好品牌运营公司和专业运营团队。加快推进“韶山红”茶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入挖掘品牌核心价值,提升整体影响力。二是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大力开展“韶山红”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运营好“韶山红”品牌旗舰店,精心组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深度融入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以高水平节会活动树立品牌新形象。整合全市茶产业资源,建立“母子商标”体系,形成“韶山红”高品质产品矩阵,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打造品牌示范基地。围绕生态标准茶园、茶旅研学、茶文化体验、茶科技展示等,以中路铺等优质绿茶带为重点,开展茶叶强镇、茶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高质量运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一是做实四级体系建设。做实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四级体系,优化农村产权登记服务,推动农村产权交易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建立标准化产权评估机制。高质量完成全国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试点任务并顺利完成验收,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将规范化试点纳入对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二是打造全省旗舰标杆。围绕“一个平台、六个中心”发展战略,力争将市农交中心打造成为省内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旗舰标杆,发展成为集农事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信息中心、农业数据中心、农资结算中心、农机托管中心和融资抵押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为农服务平台。三是探索金融赋能路径。加强与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协调对接,统筹引导本地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加快推广运用“政+企+银+交+担+保”六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产权流转+金融支持+全链赋能”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