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县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建强阵地,构筑三级体系,推进规范运行。积极争取各级D委支持,压实责任,强化服务,推动教育培训阵地向基层延伸。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三级体系。报请县委出台《关于推进D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D校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在加强县委D校建设的同时,规范乡镇D校建设,将乡镇D校办学情况纳入D委书记抓D建述职评议内容,建立基层D校办学质量年度评估机制,压实乡镇D委办D校、管D校、建D校主体责任。着力打通农村D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依托乡镇D校,以农村片区为单位开办“D员夜校”,建起农村D员“家门口的D校”。

抓实服务指导,促进规范发展。县委D校发挥龙头作用,每年召开D校工作会议,开展乡镇D校年度述职等活动,促进D校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强对基层D校的日常指导服务,建立县委D校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联、骨干教师挂职基层D校制度,帮助基层D校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全县乡镇D校已争创省级重点乡镇D校1处、省级D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1处,市级示范乡镇D校4处;67处农村片区“D员夜校”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实现常态化运行。

提升师资,县乡一体管理,实现双向流动。坚持建设、使用两手抓,县、乡联动打造专兼结合、上下贯通的D校教师队伍。

---此处隐藏598字,下载后查看---

扩量提质,优化师资队伍。县委D校突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用活“招引、挖潜、外聘”三条路径扩队伍,抓实“学习、授课、科研、实践、考核”五项措施提素质,先后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下降到38.5岁,有32人次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奖项。乡镇D校以提升基层D员干部履职能力为导向,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D政干部、优秀基层D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乡土能人中选聘兼职教师220余人。

畅通渠道,推进双向流动。建立全县D校系统师资库,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组织D课比赛、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实施以县带乡、一体培养。探索建立上下贯通的县乡师资交流渠道,在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的基础上,组织12名县委D校骨干教师挂职乡镇D校副校长,下沉基层指导帮扶。同时,积极选拔基层D校优秀教师到县委D校授课,2024年已有9名基层D校教师走上县委D校讲台,初步形成了“县级师资到基层D校讲理论、基层师资到县委D校讲实践”双向互动、县乡互补的良性循环。

培优课程,实施分类打造,推动三级共享。立足县、乡D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现实差异,实施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课程打造模式。

各有侧重,课程分类打造。县委D校立足资源优势,探索构建D史D建、和法律等五个重点学科,教师根据专业背景确定教学方向,搭建学科研究梯队。2024年推出授课新专题9个、微宣讲课题12个、D性教育互动课程4堂,先后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微D课12节。指导乡镇D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现场教学课程,建成户部乡“两山论”五莲实践基地展馆等现场教学点32个。

统筹规划,资源三级共享。县委D校发挥统筹指导功能,将分散在各乡镇的现场教学资源串点成线,推出“乡村振兴、D性教育、特色文化、现代产业”4条现场教学路线,帮助基层D校共享全县教学资源。对于优质理论课程,县委D校定期发布课程清单,面向基层开展点题宣讲。2024年到乡镇D校、农村片区“D员夜校”点题授课82次,让基层D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同时,实施数智赋能,利用“智慧D建”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授课,先后举办D纪学习教育、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实现了全县D员同上一堂课。2024年,县委D校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6个,乡镇D校、农村片区“D员夜校”开展培训210余期,累计培训D员干部4.2万人次。

《构建立体化县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