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社会组织的调研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开启了社会治理的新篇章。******指出:“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为全面深入了解成都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服务现状,加强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社会组织,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成立课题组,采取实地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走访了锦江、武侯等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区域,实地走访社区22个,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代表座谈交流15次,收回有效问卷1597份,经过深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一、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指的是服务于社区居民和社区建设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公企业等。近年来,成都市着眼于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和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推动政府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力量转移,各类社会组织也通过承接基层公共服务,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有力补充和重要资源。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几年,成都市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政府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以项目实践促进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2011年至2014年,成都市通过各级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金额达8.33亿元,占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总额的20%。在积极的政策驱动下,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获得了空前发展。据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成都市共依法登记备案社会组织10740家,其中有3800余家服务于城乡社区,服务范围涵盖了社区维权、生活服务、社区事务、慈善公益、文体活动等多个领域,其专业、高效的服务获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此处隐藏3351字,下载后查看---

着力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要健全法律制度。出台健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配套文件,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难等实际困难,创新社会组织改革登记制度,全面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适当减少限制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设立程序,为社会组织成立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系统孵化培育。结合社会组织起步困难、发展缓慢等问题,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培育服务平台,推动社区微基金建设,实施“活动”孵化和培育,大力发展政府有需要、群众有需求、党的工作有依托的社会组织,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体系。要实施重点培育。通过专业辅导、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社工人才教育培训等,帮助社会组织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着力培育和发展影响力强、辐射面广、服务能力强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内社会组织发展。

着力完善党组织引领机制。要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采取单位组建、行业组建、区域组建等方式,推进党组织应建尽建;探索组建功能性党组织,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党群共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要完善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与管理层、职工群众、政府企业双向互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管理、科学决策等机制,通过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发展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党建工作实效的考评。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挂钩、与政府各项扶持措施挂钩,明确规定党建工作不合格的不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同时把党建工作成效作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重要参考,增强其重视抓党建的内生动力。

着力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监管评价机制。要明确政府购买社区社会服务的范围。推动一些专业性要求强,且社区不易、不便开展的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加大政府购买力度。要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程序。规范完善项目收集、审核、立项、运转等具体程序,打通社会组织参与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要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综合评估管理机制。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社区基层组织监管责任,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主导,职能部门、街道、专家和社区群众四方参与的社会组织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将评估结果作为争取政府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准入条件,或作为取消登记、退出备案名单的基本依据,推动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实效。

着力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要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社会组织、居民等共同参与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结合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服务的具体情况,优化基层组织结构、细化居民议事程序,充分激活制度存量。要完善区域化党建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统筹优化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类基层组织设置,形成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组织网络,统筹实施活动联办、党员联管、服务联做、资源联用,实现对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和凝聚能力。要着力培育居民的公共精神,以多种方式和平台扩大群众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参与机会。同时,充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供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