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和作用,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确定工作方针、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发挥政治机关参谋、助手和“智囊”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可靠依据的基本途径。从个人角度讲,能不能掌握这个基本功,善不善于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研究成果,是对一个政治干部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际检验。大家都能看到,善于搞调查研究的人,一般来说,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都比较高,往往受领导赏识、同事尊重、下级钦佩,到哪里都受欢迎,发展潜力也比较大。因此,我们应该从政治工作加强、创新与发展的高度,从个人成长、提高和进步的角度,正确认识开展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切实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钻研一下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关于如何写的问题。大家知道,“文无定法”。政治工作研究材料尤其是“公写公有理,婆写婆有理,咋写都有理”。我们写政工研究,大多是在摸索提高的。所以,科班的话、系统的东西,我确实讲不出多少。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不少,许多同志可能都看过,那都是高明的老师。这里,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感悟的体会。
---此处隐藏16231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不大鲜明”怎么改?如果说你的材料不鲜明,可能是材料标题没有把主要之点“点透”,也可能是段落太长,还有可能是内容分类不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大、小标题着眼,尽量一针见血,字数不要太多,多了容易使人产生不鲜明的感觉。段落上,不要分得太长,打印材料一般一段不超过1000字;必要的话,段落开头可加上个观点,告诉别人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意思。如果是内容划分不好,“葫芦搅茄子——混沌一片”,“哭了半天还不知死的是谁”,那就要静下心来,重新扒扒堆,把五谷杂粮分分类,不要让它们掺和在一起,使所有内容都从不同侧面紧扣主题。
四是“空了一点”怎么改?写政研材料,总要讲点道理,发些议论,道理和议论写得恰到好处,可以给人以启发;写多了,材料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明白了这个道理,解决空的问题就不难了。要把那些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的,理论上驳不倒、实践中用不着的,我会说、你也会说的“正确的废话”,那些很“过硬”也很过时的陈旧办法,毫不惋惜地删掉。
五是“碎了一点”怎么改?这类文章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层次太多、段落太小、例子太杂、内容太散。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主题延伸的领域别太宽泛。一般说来,延伸到第三个层次也就可以了。比如写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材料,第二层次可写党支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在这几个方面还可以分出杈来,成为第三层次,就拿干部队伍建设来说,可分为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形象建设等方面。一般写到这个层次也就可以了。如果再往下延伸,还能分好几个层次,能力培养可分为送学、办班、传帮带、自学等,自学又分为学习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基础知识又可分为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若干科目。这样分下去,肯定扯远了,把材料搞得支离破碎。在段落划分上如果太短,像诗歌那样,“啊”一声也算一段,势必把材料弄得碎糟糟。小例子、小的统计数据不能太多,多了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在一段里留一、两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可以了。
六是“再推敲推敲”怎么改?这是别人最爱挑的一个毛病。如果挑毛病的人指出哪句话要推敲,那就好办了。如果挑毛病的人只是笼统地提出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修改:一是检查一下成绩是否说满了。说满了会显得不谦虚,头脑不清醒,所以,要把那些“过头话”往回拉一拉,留点回旋余地。二是检查一下问题是否说重了。说重了,容易否定前任班子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挫伤下边积极性。因此,要把点问题的口气放缓和些。三是检查一下口径是否偏离了。可以翻翻文件和报纸,看看权威人士的话是怎么说的,尽量一致起来。与党中央、省委保持一致,在平时很重要的是体现这个方面。四是检查一下语言是否失当了。有些话,基层群众可以讲,但领导干部不适宜说;文学作品可以写,文件材料却不能用。比如,有些歇后语、顺口溜、四六句,基层群众说了招人爱,首长和机关说了讨人嫌。所以,在政研文章中,档次比较低的歇后语、四六句一般不要用,即使是那些高档次的歇后语、四六句,也要尽量少用。有的可以把它翻译成官方语言来讲,使之与领率机关的地位相一致。
今天就讲这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写作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体会,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