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指出要“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在此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成为关乎乡村振兴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一环。文化产业能够引导农村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1]。正因如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将广大农村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挖掘、加工,转化为文化建设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兴旺和文化繁盛。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对发展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反思与重构,因而在研究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期为构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辽阔疆域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留存下来的文化古迹、手工技艺、民风民俗不可胜数,是当今时代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基于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土特产加工、手工艺产业、民俗旅游、生态农业成为当前主要的农村文化产业类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有进步,但因为起步较晚,自身产业基础较弱,尚有很大发展潜力。本文将从组织、人员和产品3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组织层面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处于城市发展的“附属”地位,城乡收入及贫富差距、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只是被当作经济建设的一个手段,导致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此外,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比较优势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大数据和互联互通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文化产业业态和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因其收益率相对较低,导致有竞争力的人才和资本缺乏足够的进入意愿,使其难以有效发挥要素聚集效用[2]。农村缺乏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且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遭受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此处隐藏4195字,下载后查看---

3.3.3以产业振兴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兴旺,大力推进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农民增收的和谐统一。

 

 5423。欢迎加入“,vip会员”,9000万字材料,轻松解决您的各类素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