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监管创新,守牢水产品安全底线。一是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设立了区镇村三级网格体系,探索将原网格“区—镇—村”的三级管理方式压缩为“区—村”两级,村级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可直接联系区级监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近30%。二是推行 “数字化”监管机制。创新搭建了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了水产品数据库,形成了养殖主体分布情况全景地图,执法人员可随时抽取养殖主体生产、用药记录等电子档案,实现监管全天候无缝覆盖。三是推行“差异化”监管机制。建立了水产养殖主体信用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对诚信守法主体“无事不扰”,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项目申报、政策扶持“一票否决”。
---此处隐藏755字,下载后查看---
二、突出种业创新,夯实水产品品质根基。一是以“校地合
作+科企共建”培育良种资源。瞄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海马良种繁育及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洋德刺参良种繁育中心”等研发平台,在全省率先突破了海马、中国蛤蜊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已
成为北方最大的海马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产业基地。二是以“园区示范+良法下乡”提升良种覆盖率。打造了1万亩的现代海洋生物种业园区,吸引15家水产种业企业进驻,园区年苗种供应能力超过100亿单位,带动全区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突破了80%。建立了“水产名师讲堂”特色培训体系,组织水产专家一线现场指导,重点推广的“安源1号”“鲁海1号”“参优1号”等刺参良种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为养殖户年增收4000多万元。
三、突出品牌创新,提升水产品经济效益。一是健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用标准化理念培育品牌。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将承诺达标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各类品牌奖项和项目支持等挂钩,引导水产品生产者主动对水产品质量、标准作出承诺认证,自觉维护**水产品品牌形象。筛选12家重点企业试点推行“溯源二维码”,实现水产品全程可追踪、可监控、可溯源。威海海宽使用“溯源二维码”以来,刺参销售价格比同类企业高达20%、利润增加40%。
二是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用市场化理念打造品牌。大力推广绿色渔业、生态渔业,新增了2万亩的海上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区,新增5个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35个。三是探索利益联接模式,用共享化理念运用品牌。探索由**党委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镇级社+合作社+养殖户”方式,引导养殖散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形成运用区域品牌的利益共同体,仅“**蚝”区域品牌就为小散养殖户年均增收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