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汇编(3篇)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1.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街道) 2

2.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调研报告(区县) 8

3.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区县) 18

---此处隐藏19382字,下载后查看---

家。总的看,再生资源市场网点布局缺少规划,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存在散、小、乱现象,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市场和分拣中心;一些回收经营网点只注重经济效益,对收购来的再生资源仅限于买进卖出,无加工利用手段,难以有效支撑资源化利用;个别废品回收站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xx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站),存在露天堆放问题,日产日清方面尚有欠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xx乡生资源回收站)。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金保障难度大

目前我县垃圾分类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县乡两级虽然已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但垃圾分类桶、分类车、分类收集亭等一些垃圾分类处理硬件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宣传、培训、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地方财力等方面原因,经费保障难度较大。

(四)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涵盖生活垃圾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与末端处理等过程,涉及到环保、商务、财政、教育等诸多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督管理有缺位、设施设备不完善、经费保障有不足等问题。

无论是从设施建设、收集管理,还是资源化利用,都亟需建立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政策,特别是经济补偿政策。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生活垃圾分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各类载体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基地,要从娃娃抓起,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覆盖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浓厚氛围。同时,媒体要开设垃圾分类处理曝光台,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反面典型的进行曝光和教育。

(二)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发展的基础,是为城乡居民和企业服务、提升城市环境、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打造“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AAA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PC端和APP移动端等在线平台建设,促进需求双方在线上快速达成服务匹配,线下采用电话收购、网上预约、协议收购等形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支持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设。可以依托现有部分企业站点进行适当的整合,在特定区域规划建设几个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配备相应分类、拆解、破碎、打包等设备,负责所收集再生资源的堆放、分拣、清洗、拆解、破碎、打包等初加工和管理工作。积极创新回收方式方法。在现有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住宅小区+物业、社区或自然村+环卫、企业+

互联网”等新的回收体系建设,方便居民对废旧再生资源的出售。加强市场机制运作。以县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为监管主体组成行政管理网络,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形成联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行业管理,布局合理网络畅通、设施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提升处理技术标准,加快硬件设施体系建设。湿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过六成,要通过完善技术、制定标准,解决当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着力加强安排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推动减量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分类收运、处置设备,既要防止运行处理体系“吃不饱”,又要防止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城”,避免因设施配备不到位、混装混运削弱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要树立垃圾分类处理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细

 

 

化落实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要突出重点,紧盯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学校、车站、大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的场所,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和集中资源化处置,率先实现垃圾减量的目标。继续推进全装修住宅率先推行厨余果皮粉碎机建筑标准建设、净菜上市、湿垃圾集中就地消纳等工作,减轻集中收运和末端处置的压力,积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要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和指导,形成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运作机制,同时要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由点到面,坚持路径清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全面扎实推进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