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材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写作,是彰显年轻干部专业素质、领导能力的基本功。195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 “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 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拿起“笔杆子”,关键要不断地从问题出发,通过“写”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解决问题而笔耕不辍。“写”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小我”成长为“大我”的过程。
一、在拿起“笔杆子”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调查研究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正确的观点、主张是从实际问题中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
(一)发现问题
---此处隐藏4027字,下载后查看---
(一)交流思想
要知识渊博、文以载道,文达政通。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有多大学问才够用呢?朱镕基评价胡乔木的学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可见胡乔木学识何其了得。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令人叹服的锦绣文章,成为人们所公认的“党内第一支笔”。如果凌空蹈虚、纸上谈兵,怎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如果说归说、做归做,在写的过程中生搬硬套、摘抄拼凑,缺乏沟通交流、不碰撞思想,又怎能赢得领导和群众信任?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希望领导明确的事情、强调的问题,如果在材料中都得到了体现,才会让人感觉这个文章讲到了位,听者自然觉得很“解渴”。要以文章为载体,注重上下左右充分沟通,使干部群众对问题切实明了,对工作目标、具体要求真心认同。反之,撇开问题、没有干货,讲一些空洞的、原则的、不着边际的官话、套话、大话,这个文章的分量和产生的效果就差多了。同时语言要准确、精练、朴实。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央苏区《施政大纲》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制定这么一个政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广大群众都能了解,以便共同遵守和执行”,所以他将“不虐待儿童”改为“不准大人打小孩”,把“废除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用还”,达到了发动群众的效果。如果用冷僻和深奥的语言,群众听不懂,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二)总结经验
鲁迅的笔,是战斗的笔,承载着思想的锋芒,发出民族的呐喊,是投向敌人的一把尖刀,他说:“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正是认识到了“笔杆子”具有“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功用,所以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可以说,鲁迅作为时代文化闯将的“笔杆子”发挥了巨大作用。总结经验,一要理从事出,片言成典。要使想法变成办法,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要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概括经验、启示未来。二要注重反复琢磨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增强文章的指导性。胡绳指出:“好文章是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研究才能写出来。这种文章在义理、考据和辞章等方面,总是经过认真努力的。”三要摒弃长、假、空的坏文风,倡导短、实、新的好文风。“短”就是文章要短。写文章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实”就是说话要实。要用朴实的语言,用群众的语言,用身边的事例,一事一写,事理结合,少用空话套话,多说真话实话,讲管用的话,不要说虚话。“新”就是观点要新。每一份材料都要有新意,不能总惯用一种模式、一种套路,要以新思路、新观点、新语言去让人眼睛一亮。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善于拿起“笔杆子”,坚持思想理论与工作实际的有效统一,注重把推动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始终作为拿起“笔杆子”的主线不动摇,才能结出事业成功的“硕果”。写文章不是为了追求发表和名声,而在于能否不懈寻求真理“担道义”、能否真正推动工作“解难题”,写出革新除弊的诤言和实策,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用好笔尖的力量,来坚守初心和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