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二十大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5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县是边疆民族地区,把握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全方位提升治理能力,是“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应有之义和必要之举,必须以党建为引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通过加强和创新的方式,推动资源力量输入转化为治理效能输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内涵,答好“是什么”的问题

******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要激发治理效能,首先要站稳立场,确保方向不偏。

一是

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强化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千条线、一根针”,直接面对群众,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基层组织,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贯彻党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原则,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优化党领导基层的治理机制,构建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此处隐藏464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精细划分网格。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设施齐全的原则,遵循管理服务精细化、整体效能最大化,在城区以社区、居民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在农村以行政村、村民小组、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统一划分三级网格,以“户、户”建立网点,织密“守望圈”,层层联动,构建纵横结合、条块互动的治理格局,推动“一网”服务管理。

二是

优化组织体系。传承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红色传统,强化县级“指挥层”、乡(镇)级“枢纽层”作用,健全完善农村“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推动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组长、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并把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基层网格上,不具备条件的相邻网格实现联建共建,同时,在社区注重与业委会、物业企业服务、双报到单位、志愿团队组成“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网格治理架构,建强村(社区)“基础层”,推动党的领导直达群众家门口。【更多免 费素材,QQ::】

三是充实网格力量。将党建、民生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环境治理等不同类别的网格和不同业务工作、人员纳入“一网统管”,利用好“智慧党建”和“为民服务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实现“一网共治”。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而天下无不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这项基础性工作,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让每一个细胞单元成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前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