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要求。劳动精神是根植于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劳动思想观念、劳动价值理念和劳动行为原则在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次对劳动精神及其弘扬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形成了***关于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从******阐述的“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重要论断中,鲜明地体现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在理论上厘清这三重逻辑及其内在关系,有助于科学把握******在党的大报告上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价值内涵。
一、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逻辑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现实、未来三者相连相通,历史影响现实,并通过现实作用于未来。基于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劳动精神的嬗变和发展有着来自中华文明史包括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文化资源、思想理论、历史经验的撑持。正是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GCD人对历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创新运用,新时代劳动精神才体现出了鲜明的逻辑连续性和历史必然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精神的继承和转化
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国劳动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精神之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俭朴素、善于创造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一以贯之、不坠于地”,蕴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生成资源。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始终为中华民族所尊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以劳动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新时代中国GCD弘扬劳动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自强不息精神和信义一致的思想。
---此处隐藏1962字,下载后查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GCD结合革命战争的特殊需要,通过唤起劳动者觉悟、保障劳动者权利、开展革命劳动教育和大生产运动等方式,弘扬和培育了广大劳动群众的革命精神。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GCD意识到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最广大劳动群体的支持和拥护,而唤起劳动者的思想觉悟就成为早期GCD人弘扬劳动精神的逻辑起点。李大钊民权宣言的发布,陈独秀撰写的《劳动者底觉悟》《中国劳动者可怜的要求》等著作,无不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党对劳动精神唤起的初步尝试。劳动在革命时期的特殊意义,意味着斗争,意味着解放,意味着建立和发展“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为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中国GCD在中华苏维埃一大通过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重要文件,在法律上对革命的目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等作出明文规定,从而促使劳动成为革命的手段,成为增强工农群众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精神的锻造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涵养,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劳动实践提供场域。在延安时期,为了解决经济困难问题,边区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自己动手”解决衣食住口号的提出,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目标的实现;从部队的生产,到机关学校的投入,再到党政军民学大家一齐干。这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不仅保障了边区党和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极大地增强了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的劳动观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GCD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高度重视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承继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弘扬劳动精神首先要解放劳动主体,确立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解放了被“三座大山”剥削、压迫、奴役的劳苦大众,使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政治民主和劳动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成为社会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和享用者。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国家主人翁的地位被中国GCD以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规定下来。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强调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并依靠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也“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可见,中国GCD提倡的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劳动者,人人都是平等的、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GCD总结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自此,党对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进入一个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GCD人抓住历史机遇,承继前人经验,结合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实际,明确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心战略目标,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观点和思想。早在革命时期,邓小平就强调要发扬“极艰苦的劳动”精神,面对新时期的使命任务,这一精神同样被他反复提及。针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需要更多脑力劳动者支持的现实诉求,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指出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只有尊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进鹊社会“,抑或是胡锦涛指出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不体现党对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治国理政的新要求,贯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史观,提出了”中国GCD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民生话语。由而言之,在理论上,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传承和弘扬人民主体地位的群众史观,是中国GCD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必然选择。
(三)把握和阐发劳动精神“基础-先进”的辩证机理
***强调:“'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理论内涵上,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必须厘清“基础劳动”和“先进劳动”的辩证关系,即不仅要立足整体意义上的劳动人民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和劳动行为,而且还要发扬和吸纳劳模、先进在劳动实践中展现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原则。******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一系列话语强调的是劳动人民整体意义上的“基础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