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14000字

更新时间:2023-08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4月15日,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更是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而且,党的十九大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创新。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内涵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我们知道,“安全”的内涵复杂,涵盖了从个人安全到国际安全的各个主客观维度。那么,什么是个人安全?一般来说,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什么是国家安全?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给予了明确界定。新的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在这一界定中,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免受各种干扰、侵蚀、威胁和颠覆的状态,也就是客观上的、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另一个是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也就是主观上的、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总的来说,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幸福。

---此处隐藏14937字,下载后查看---

在处理大国与周边关系上,我们的一些原则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正如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因此,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既协和万邦又坚守核心利益,比如,我们坚决反对韩国引入萨德,竭力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积极协调与印度、日本的关系。为稳定周边关系,我们展开一系列积极对话。比如,2018年4月27日至28日,国家主席A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了非正式会晤。2018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A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22年1月17日,第五届“中国—菲律宾马尼拉论坛”在线上举办,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题为“坚持中菲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视频致辞。2022年1月25日,国家主席A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视频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A主席强调,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另外,在周边关系中,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加密切。A

主席曾用三个“好”字道出中俄两国间的邻里之道,即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俄并肩前行是时代的需求。

第七,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国家安全是否能得到维护,最为根本的因素是自己的能力。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顶层设计能力、各领域安全战略与实施能力、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各方面软硬实力、各领域安全体制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国民的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尤为重要。

维护国家安全,最主要的是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因为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举个例子。2020年8月25日,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擅自闯入中国北部海域空中禁飞区活动。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26日上午,我们从青海方向发射了一枚东风-26B弹道导弹,从浙江方向发射了东风-21D弹道导弹,精准击中了位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某个区域,展示了从数千公里之外打击海上机动目标的能力。足可见,一个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然现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我们坚信,有中国GCD的领导,有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