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党开展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年。如何能在这关键时期,接续奋斗取得辉煌成绩呢?今天准备从“个人发展”“队伍建设”“境界提升”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些心得感悟。
一、做一粒“种子”,体悟“春雨如油”的时光可贵。“人就像种子,要做好一粒种子”,袁隆平院士是这样告诉大家的。做好一粒“种子”,播撒在龙江六千里边关的沃土上,把握大好时光,努力耕耘梦想,向下扎根,向阳而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出金黄饱满的穗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风险挑战,理当不负韶华、破土而出,不断提升能力,汲取养分,修剪枝杈,方能长成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在砺炼中打牢生长的根基。庄稼不“墩苗”难有好收成,我们个人成长的“墩苗”也不可或缺。“墩苗”什么意思呢?就是种庄稼的时候故意把幼苗边上的土踩实,暂时不给浇水、施肥,逼着幼苗把根须扎向更深的地里,把苗用力向下“墩一墩”,这样长出来的庄稼抗逆抗倒伏能力强。“欲有破竹之威,更需扎根之力”,对于成长中的我们而言,在艰苦环境中经受摔打历练,在承受压力、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就是“墩苗”。哪里最苦,哪里最累,哪里最寂寞,哪里也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练能力的广阔天地。现在队伍中存在一些工作不在状态的“躺平者”,美其名曰“与世无争”,实则是选择以无所作为的方式消解人生,年纪轻轻,却丝毫没有进取心,对待工作得过且过、贪图安逸,还有的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躲着走、绕着过,在个人得失上“精打细算”,把“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奉为圭臬。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讲,我们只处理熟悉范围内的事情会越来越留恋舒适区。停止寻找突破,不再接受新的挑战,那就难有新的收获。去年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执着坚守24年终圆飞天梦想的邓清明,早在98年他就成为了航天员大队的其中一员,但是飞天机会寥寥无几,在坚守的过程中,首批14名航天员,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邓清明成为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现役航天员,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后,他都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战,不断突破自己,他这一坚持就坚持了24年,56岁的邓清明终于成功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采访他的时候他感慨道:“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不备。”世界上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呢?“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把每一次的困难和任务都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才能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惊蛰已过,万物复苏,我们那些“躺平”“装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同志们是不是也该醒醒了呢?
---此处隐藏5038字,下载后查看---
我们个人要怀着这种精神做事,但是带队伍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引用总书记的讲话就是:“要看一个人在那里起了什么作用,有的甘为人梯,长期铺垫,做打基础的工作,收获的时候他却走了。有的‘十月怀胎’时他不在,‘一朝分娩’时他来了。所以对干部要有客观的公论,这个关键在党组织身上,组织上要明察秋毫,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人能够被发现、被承认。”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他们不在领导面前“混眼熟”,不对工作“吹气球”,也不喜欢邀功,而是以实干品质和进取精神担当使命,对于这样的“老黄牛”,更应该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撑腰,激励大家比实绩、比贡献,要达到我们奖励这一个,能够引导一大片的效果才行。
三、做一泉“活水”,汇聚涛涛不绝的大江大河。说完了队伍建设方向,还想和大家谈谈境界提升,人要有境界,有格局,人的格局决定着人生的高度。我想我们应该学习“水”的智慧,“水”的哲学智慧有很多,今天我从“活水”清澈质朴、不囿于型、包容万物三个点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清晰明快,质朴无华,才能安然自得。做一个清澈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坦坦荡荡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和水一样清澈。不可否认我们都无法脱身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但是我们不能为名利而活,不能被欲望所奴役,无休止的贪婪、攀比、欲望,将我们原本可以很快乐的生活,搅合的一地鸡毛。不要什么都想得到,也不必执着于一物的追求,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不用着的不需要得到,不属于自己的更不要想得到,《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拼了命地贪污了好几个亿,却一分钱都不敢花,买了大房子不敢去住,每天骑着车上下班,最后落了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刘禹锡《陋室铭》中说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在清澈如水的心境中,体验生活的真正滋味,享受简单,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自在,宠辱不惊,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说要像水一样清澈,有的人可能要讲那孔子还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呢,其实不然,这句话本意是针对官员如何施政而言,即治理百姓不可要求太高,不能过于苛求,宽容的对象是百姓,而非君子或官员自身,他谈的是古代“治民”的智慧,而不是“治吏”的要求。不是叫我们做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认可现实中的灰色地带,那这样就是误读了。
(二)守正创新,顺势而为,方能行稳致远。“活水”从不拘泥,水无形而有万型,因势而变,结合我局到2025年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目标是要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各项目建设始终保持评优,力争每年能够形成在全省范围内交流推广的工作经验,实现从大站到强站的目标,那就要我们思变、创新,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作为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之一,其守正是方向、根本,创新则是必须、关键。“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过去的创新成就不断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等。同样我们科技兴警一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我们推进口岸管控工程其中重要一步就是用科技带动口岸管控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打造口岸管控现代化体系,助推口岸管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我们不仅要加强软硬件的更新完善,还要从思想上更新,从工作方法上创新,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问题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啃“硬骨头”那就需要技巧,要有变通的思维,能够将脑子中的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脑子“僵成一团”,面对问题原地徘徊。要时常想想这项工作有没有更简便快捷的方法能让我做得更快更好?想想常规的工作我们怎么能够让它做出亮点、特色?在全省各单位中,我们抛去体量问题,工作都是相似的,谁能长久保持在前就看谁能创新,谁能率先弄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不段完善、创新的工作方法。同志们请记住,在创新上不怕犯错,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把“新点子”想出来,把“新路子”蹚出来,这样才能书写“新的篇章”。
(三)涓流入海,源源不绝,定能包容万物。“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包含很多哲理,其中一个道理就是: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源源不绝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才能做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进,就要懂得“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一直是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不同看法、不同意见时的态度,“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个人也一样,不可能在所有问题都强求一致,眼里只有分歧、心里放大不同、行为放大对立,这不仅不利于凝聚共识,甚至还会造成无谓的误解和冲突。蔺相如宽容大度,与廉颇造就了“将相和”的美名佳话;李光弼、郭子仪舍弃前嫌,将帅同心,这才共同平叛了安史之乱;太平天国最辉煌的时候占领了清朝半壁江山,后来内部矛盾激化,洪杨内斗,翼王石达开出走,造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最终失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不能搞“零和博弈”,一心想着要赢和获取,甚至有你没我,有我无你。殊不知“助人者,人恒助之”,不争、谦让、给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会得到更多。大家同事一场,可以说是缘份使然,谁有困难我们帮一把,谁有需要我们挺一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一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都要做“活水”,能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同频,齐心协力,万千“活水”相聚形成涛涛不绝江河,这样才能推动事业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