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 来源:网友投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呈现阶段性特征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校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这种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的提高而提高。进入新时代,在民族工作方面,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明确提出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就使得二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深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因此,二者的紧密联系,已经从理念思路设计进入到开局起步阶段,从整合力量进入到聚焦破题阶段,从“什么是一体化”“什么是融入”进入到“怎样一体化”“怎样融入”的共同探索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

这样一个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态势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浮于表面、形式多于内容、老套路老办法等问题。作出这样一个判断,目的是把认识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有助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此处隐藏1852字,下载后查看---

四是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堂的教与学。从宏观上看,一体化建设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微观上看,一体化建设是课表、课本、课时,是课堂教与学的一体化。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一体化建设做得好不好、能不能体现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落到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要求始终重视“最后一公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重要的是融为一体基于以上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课程、教材、课时总量基本确定的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融入思政课应思考的是如何优化强化、提质增效,达到融为一体的目的。

一方面,是对已融入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强化。优化强化的重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团结奋斗;是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GC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牢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优化这方面内容,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整体性效能,有益于从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和现代文明的高度,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另一方面,及时融入最新成果。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加强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深化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概念内涵外延的研究,加强基本关系范畴如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研究。把这些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思政课,更有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两个方面的优化强化,努力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有利于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而且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且走出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也具有引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