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党课:深刻领会掌握主题教育的创新逻辑奋力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GCD是勇于和善于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的政党。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创新的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创新的实践逻辑,以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为创新的方法逻辑,创立和发展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天,我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方法逻辑三个层面和大家作一交流分享,全面讲解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逻辑,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角度理解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同时用中国实践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今天的中国既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又是处于世界历史结构中的中国,中国具体实际不可能与历史相割裂,也不可能与世界实际相脱离、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包含着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时代化的过程。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空间逻辑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于时间逻辑创新,两者之间难免出现一定矛盾,尤其是当时代化不是指中国所处的小时代而是指人类所处的大时代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比如,当中国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时,作为以本土化和民族化为取向的中国化就要顺应时代化的要求。反之,时代化就应该关照中国化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都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必将在新时代进程中取得更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顺应而且在引领世界历史,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逐渐趋于一致,因此,这一创新范式表征了新时代中国GCD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即不仅通过马克思主义创新改变中国,而且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改变世界。在这一创新的理论逻辑主导下创立的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中国视野,是在回答中国之问和人民之问过程中生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在回答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过程中生成的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洞察世界变化、引领世界发展的科学理论。二、从“两个结合”的高度理解实践逻辑

---此处隐藏2709字,下载后查看---

历史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基本思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位智者。历史思维就是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发现历史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大历史观”,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五百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一百多年的中国GCD奋斗史中去考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强调树立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体现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视野。

辩证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关键思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重大关系,只有增强辩证思维才能科学应对。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姜于抓住关键和找准重点,在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新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自觉坚持辩证思维,善于从哲学上思考问题,提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方法论、“两个大局”互相交织等思想,体现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境界。

创新思维是理论创新的核心思维。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基本态势。创新思维就是不迷信本本,不迷恋经验,不固守教条,善于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惯于知难而进和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自觉坚持创新思维,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创新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体现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气象。

底线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思维。当代世界发展进人高风险时代,当代中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代,全球风险深刻影响国内风险。底线思维就是在对各种风险的有效应对中保持应有定力,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以做好最充分的应对准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自觉坚持底线思维,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守住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维权维稳、民生保障、脱贫攻坚、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底线的思想,体现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坚守。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