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我们**区地处**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20**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笔者对本院20**年—20**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归纳,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从犯罪走向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占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占7.1%,20**年占8.2%。且低龄化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20**年14—16周岁犯罪的人为0人,20**年就上升为4人。因此,低龄化犯罪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深思。
2、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重点集中于抢劫等暴力性犯罪。涉财、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团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41.9%,这与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关。
4、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专文化的6人,小学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1人。
---此处隐藏14547字,下载后查看---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对有关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并制定出相关制度。
(四)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状况,坚持不懈地进行清理排查,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取缔“黑网吧”,净化图书市场、音像市场,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不良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未成年人远离暴力、远离淫秽,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和生存环境。
(五)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工作。一是做好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的出庭工作,让他们通过出庭真正掌握罪犯的主要犯罪事实和犯罪动机,了解其走向犯罪的心路历程,便于以后加强对子女的管教。二是加强对经济困难被告家庭的法律援助工作,按法律规定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障被告充分行使辩护权。
(六)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化工程。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外地的一些社区已经积累了十分成功的经验,比如对社区青少年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社区闲散青少年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联合,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对家庭教育实施有效指导;与司法部门联合,对非监禁化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管教等等。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主体,要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的社会调查,引导全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念上形成社会共识,正确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其次,要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都应落实问责制度,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资源与优势,联动各部门力量,综合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我院将针对社会反应强烈、影响程度大的案件坚持向党委、人大汇报,同时认真开展个案走访工作,法官深入一线,走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基层乡镇、社区、企业走访、了解在群众中被告人的一贯现实表现。
(七)注重宣传方式多样化。第一,以法院为法制宣传的主要阵地。适时学生组织到法院参观法庭,旁听开庭等形式,让他们感受司法文化。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以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宣传效果。第二,以学校为法制宣传的重要阵地。采取法制讲座,以案释法座谈会等形式,选择特殊的时间,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在法制教育中,做到在对象上,因人施教,在内容上,因事因人而异,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第三,努力开辟社区宣传新阵地。我院将社区法制宣传点放在流动人员密集的社区,在社区通过摆设法律咨询台、开设法制讲座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和维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