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在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为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D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一方案统筹部署了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市中医院始终贯彻D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等战略目标导向,坚持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以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坚持人民至上,高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指出:“人民是我们D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D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D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同时,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就要求医院要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中医药学科建设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产生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平台,是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公立医院,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牵住“医院公益性”这一“牛鼻子”,办人民满意的医院,这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力推进中医药基础建设。市中医院作为三级公立中医院,担负着促进医学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全力申报以针灸为特色的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同时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建设项目和附属医院过渡期建设。全力推进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新增网络协作成员单位9家,总数达194家;稳步推进针灸治疗中风病人群队列建设和针灸优势病种健康医疗研究型数据库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北院区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也在顺利进行。市中医院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加高水平医疗资源供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提供良好支撑。

二、坚持自信自立,领航中医药事业新高度

中医药事业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创立了以辨证论治为标志的优势诊疗技术体系,在防治重大疑难病、传染病以及养生保健和康复等领域具有客观公认的临床疗效。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这些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更深刻指出了中医药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仍是当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资源。20XX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药,中医药的价值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凸显,在世界的认同度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市中医院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发挥作用,组建我市中医药会诊专家组实施三诊合一制度,确保高质量救治重症患者。同时,研究制定5个医院制剂,完成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并广泛应用,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发布《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我市中医院在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排名中位列综合榜第5名,并在9个分项排名中跻身前10名。其中针灸学、中医推拿学分列第1名,中医痹病学(中医风湿病)获第2名,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分列第3名,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外科学和中医血液病学分列各分项排名的第5、6、7、10名。同时获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认定;住培基地获批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和培训小组试点单位。作为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完成扩建任务,提升了治未病思想对慢性病管理的现实意义。

---此处隐藏3572字,下载后查看---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一根银针联通中外、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和范式,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形成于中华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融入于华夏文明血脉,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其鲜明的“中国烙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呼应。多年来,市中医院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上狠下功夫,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新增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哈氏妇科”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XX年医院获批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20XX年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和广大患者进行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及文化交流活动。组建了中医药文化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平均每年完成健康宣教公益活动60余次;每年在医院“两网两微一报”等平台发布健康科普信息4000余条,年阅读量逾1000万次。蝉联市卫生行业开展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大满贯,荣获“金处方·医疗机构”“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百强榜”等系列荣誉称号。

六、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D推动世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实现使命担当的强烈体现。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中医药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性体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伴随着商贸活动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如今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基础,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开路先锋。中医药“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语言,也要有中医特色语言。近年来,市中医院通过外派讲学、合作医疗、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访问学习等方式,组织千余人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南非等国家进行交流,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市中医院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国家健康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优势互补、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医药在改善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发挥作用。医院要坚决扛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