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担当作为、聚力攻坚,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

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202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6.44万,约占全国十三分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社、工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决策部署,切实扛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多措并举、务实作为,在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近70万名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去向,较2022年增长4.14万人,为我省乃至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届毕业生入伍人数是2022年的1.3倍,厅学生处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武装部被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大学等20所高校和60名高校征兵工作者受到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5次专刊介绍我省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做法,怀进鹏部长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表扬我省经验做法。具体讲,呈现了以下4个特点:

(一)高位推动稳就业,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统筹。XX书记、XX省长、XX常务副省长、XX副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XX省长还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主题教育调研课题,多次到高校和省教育厅就业服务中心调研,召开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市协同发力、强化联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厅局横向联动、厅校纵向推动,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各省辖市因地制宜实施招才引智计划。比如,郑州市、南阳市深入实施“郑聚英才计划”“诸葛英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留豫就业创业。三是各高校深入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化落实。去年,部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就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座谈,很多高校书记、校长担任校内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深入院系查实情、解难题、促就业。比如,XX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还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书记、校长主题教育调研课题,深入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诉求,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关心帮助毕业生就业,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就业格局。

(二)挖潜开源扩就业,校园招聘更加有效。一是最大限度政策性挖潜。组织人社、工信、卫健委、国资委等部门开展政策宣讲、就业服务进校园,稳定并扩大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较上年增加1.24万个,形成了合力促就业的良好氛围。XX工学院、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结合毕业生意向,用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分类开展政策性岗位宣讲,服务毕业生基层就业。二是最大力度市场化拓岗。高校毕业生就业三级市场联动访企拓岗,很多书记、校长做得很到位,亲自到企业拓岗位。XX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结合专业特点、行业需求,带着毕业生生源册、惠企政策汇编,校院两级“走出去、引进来”,教育系统累计访企2.5万家,拓岗37.9万个。三是高密度组织校园招聘。深入实施百万岗位护航计划,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按照“校园招聘活动规程”,统筹学生实习、资格考试、毕业生返校等时间节点,科学合理、精准举办了“小精专优”校园专场招聘。全省教育系统全天候、不断线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300余万个,供需比达3.67:1。

---此处隐藏7155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要用心用情重点帮扶,着力健全帮扶体系。重点群体就业一直备受关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就是对弱势群体关爱的程度,因此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主动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一是精准摸排重点群体底数。建立重点群体帮扶责任制,摸清人员底数,明确帮扶人员,按照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四清”要求建立帮扶档案。二是多方联动发挥聚合效力。坚持全员参与,开展物质帮助、情感支持、精神激励等多元化就业帮扶,确保“经济资助到位、心理疏导到位、岗位推荐到位”,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身体残疾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小野的一本书《改变力》,写的是不要自我设限,真正好的人生态度,就是现在就做不等、不靠、不懒惰。这也是给孩子们鼓励,不要给人生设限,每个人都有可能。我们经常说每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源力,能把它激发出来,一定要鼓励孩子们能够自强。三是落实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任务。提高毕业生的参与度和培训成效,加强与地方人社、残联等部门联系,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持续举办就业公益帮扶活动,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第四,要抓紧抓实监测评价,着力实现动态优化。大家要关注趋势、促进优化,而不是听之任之。一是规范做好毕业生去向登记。各高校要全面落实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将其作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这个必要环节可不是说不给哪个企业签协议就不发毕业证,这个事儿坚决不能做,给大家说清楚,今年哪个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就严肃处理。指导本校毕业生(含结业生)在离校前及时自主登记并确认个人毕业去向信息。要加强毕业生离校后跟踪服务,咱们经常讲,离校不离心,学生离校了不是说彻底没有关系了,要加强离校后的跟踪服务。8月31日前登记信息有变更的要及时更新并再次确认,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就业,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这也是教育人起码应有的情怀和情感。二是严格就业数据核查。毕业去向落实情况监测,是教育系统掌握就业进展情况,开展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各高校要严格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认真落实“周报”制度;5所教育部布点监测高校,要做好就业数据“日报”,同时健全就业数据核查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严格落实“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和违规处理办法,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高校和相关人员,依规依纪追责问责。三是强化招培就联动机制。就业是“果”,教育是“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要跳出教育看就业,也要站在就业看教育,它俩是辩证的因果关系。各高校要以“三个调整优化”为契机,彻底扭转前端招生、中端培养、末端就业的单线思维。有些毕业去向落实率非常低的专业、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要及时给予调整。调整的过程,校长书记担心不稳定,要看到调整机制短时间的阵痛,换来的是长期的安稳,有些老师也要做一些专业的学习和调整,推动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改革。坚持把就业状况作为本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重要依据,去年郑州大学等高校对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分析得很精准,然后据此调整专业。对多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在多次交流中,很多单位反映学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这也倒逼我们学校去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学生毕业以后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我们的培养是不是还是过去的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的教学?没有把我们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来。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做法,他们是就业培养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专业优化过程等都倒逼我们分析就业不是一个单向的,它一定是个系统工程,大家要去分析教育教学。省教育厅将继续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价、学科和教育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毕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教育部在考察学校申报必要性时,一个是关注能够服务国家经济战略,一个是关注能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指标是教育部今后对高校设置的必要性一个重要依据和评价依据参考。

第五,要更强配置更实举措,着力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要完善全员促就业的工作责任制,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D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进。“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相关部门和院系要通力合作,严格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内容,适时开展就业工作督促检查。二是夯实条件保障。去年,在编制普遍收紧的政策背景下,教育部新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传递出D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的强烈信号。我省在教育厅成立“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处”与厅学生处合署办公。各高校要切实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在二级院系设置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就业;要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按照不少于本年度全校学生所交学费的1%予以保障,满足招聘活动、指导咨询、队伍培训等就业工作实际需要。三要加强就业宣传。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我们就过不了执政这一关。希望大家要用好宣传“抓点、连线、成片、带面”组合拳,用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毕业生生源信息汇编》,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进班级、进课堂、进企业。要持续抓好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高校(院系)创建,及时总结宣传促就业典型做法。要密切监测和管控涉就业负面舆情,刚才我也讲了,我们也要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的媒体应对能力做常态化培训,邀请网信办的同志给大家培训,有些舆情一旦错过最佳处理期,可能就会引爆成为一个隐形的爆点。要监测就业负面舆情,防范发酵炒作,第一时间化解苗头性风险,凝聚共同关心、支持就业的强大合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刚才讲了这么多,最终是希望大家一定深入进去,亲自抓、亲自部署。当前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原生态,这部分孩子我们要深入了解。只有了解,才能解决有方、行之有道。凡事没有最好,但有更好。对就业工作来说,不能认为自己能完全胜任,本领也有“折旧率”,只有不断深入思考、不断深入学生、不断了解社会、不断躬身实践,才能破解难题,才能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要全面破解能力不足之“痛”、事业发展之“迫”、方向路径之“惑”,只有我们深入进去了解清楚,才能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一定会把这项民生工作做得更好。

同志们,最是一年春好处,当前距离学生离校不到4个月的时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D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广大毕业生的迫切愿望,更是教育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带着对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对毕业学生的深厚感情,全力做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把这项涉及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