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三化”建设,塑造职业精神,着力提升审计监督“特战部队”核心竞争力。一是深化数字化审计建设,将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工程投资审计工作。借助无人机获取的海量巡检数据,结合AI大模型智能分析,实现了项目全过程审计,极大地提升了工程审计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为XXXXXX工程投资审计树立了新的典范。二是强化研究型学习,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健全全面涵盖XXX投资审计后评审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完善涵盖作业指引、工作流程、工作方案、审计培训的审计工作规范化体系;围绕公司在配XXX高质量发展、新型XXX系统建设方面的决策部署,带队深入开展政策研究,高质量完XXX投资后评审工作,科学服务公司管理决策。三是强化考培结合,全面推进审计专业团队专业化建设。严格落实XXX“四级梯队”和“XXXX”工作要求,锻造“XXX一流”工程投资审计团队,组织分管处室员工参加2024年完成XXX审计大讲堂、审计综合业务培训、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等各类专业和党性培训共计102个课时,全员高分通过XXX组织的审计人员应知应会考试,带出了一支“能查、能说、能写”的卓越工程投资审计团队。
2.践行质量立审,创新审计监督管控方式,着力提升如影随形的战斗力。一是守牢审计项目质量“生命线”。2024年组织完成XXX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工程“两算”等XXX级专项审计2项,XXXXXX等省公司级重点审计项目3项;发现问题273个,提出审计建议159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创新组织方式,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取得较好成效。比如: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并对驻场时间严格要求,选派审计中青年骨干担任重点项目主(副)审,与华东XXX公司跨单位联合审计模式,将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审计工作等技术手段创新等等,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精准出击,有效提高了审计质量水平。二是统筹谋划、持续推动理论创新。2024年所分管处室撰写的《xxxx》荣获省公司软科学成果三等奖,《XXX资产投资全过程数字化审计监督机制建设》、《xxxxx》等2篇论文获得xxxx优秀实践论文特等奖,《xxxxx》等1篇论文获得XXX省XXX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带队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为XXXXXX投资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面临的形势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在技术手段方面,审计模型数据质量不高和自有场景数量不多。现有工程数字化审计模型规则较为简单;跨业务、跨模块的业务应用场景不多,且模型数据来源多依赖于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有待提升。
2.在队伍建设方面,基层工程审计人员和中介机构的审计能力还有待提高。从专业能力方面来看,部分审计人员对工程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不够熟练。审计人员缺乏从公司整体战略和管理需求出发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识,更多地关注于具体的审计事项,而忽视了对项目整体管理效益的审查。此外,部分中介审计人员的写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存在表述不清、逻辑不严谨等问题,影响了审计成果的有效传递。
---此处隐藏2851字,下载后查看---
四、相关工作建议
1.科技赋能,常态化抓好日常审计监督
审计变革转型,数字化审计是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大对XXXXXX投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XXXXXX投资审计数据中心,在与公司内部的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充分对接的同时,引入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等新的数据源,将其纳入审计模型的数据源,丰富审计数据的维度,为XXXXXX投资审计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要针对工程投资领域的关键环节,与业务部门沟通协作,开发个性化的审计模型和应用场景,确保审计应用场景能够与实际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提高审计应用场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三是要创新工程投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将审计视角扩展到XXXXXX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全电压等级,从设计、建设到运营,实现全过程管理,实现XXXXXX工程项目的全覆盖;针对工程违法转分包、物资空转、靠企吃企等中央明令禁止的风险领域,通过短平快、小而精的专项审计,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为XXXXXX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全面的审计保障。
2.锲而不舍,推动审计队伍建设
人才是各项事业创新发展、继往开来的基础性、支撑性力量。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重在日积月累,重在久久为功。一是要通过培训、人才引进、梯队建设等方式,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要制定XXXXXX投资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提供职业晋升通道,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力;三是要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利用其专业优势,建立中介机构评价和选择机制,确保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为XXXXXX投资审计工作提供外部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