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与社区党建共建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D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D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D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执政D的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今中国,政D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个机制产生持久效能的关键是中国共产D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1]”。由此可见,中国共产D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因此,D建也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单位制D建模式已显落后,区域统筹的D建模式逐渐得到认同。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D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D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D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D建工作新格局”。因此,高职院校与社区D建共建顺应了当前D建工作的新形势。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适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寻D建工作的新思路。作为D建工作的创新举措,以高职院校和社区为基本单位,以D建工作为依托,以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基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与社区D建的高效共建,这既是一种必要,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职教二十条”的需要。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社区D建的高效共建,本课题组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高职院校与社区D建工作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全国的高职院校与社区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简要概括如下:

---此处隐藏3380字,下载后查看---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为例,2018年10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D委与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D委正式签订了D建共建协议[6]。签约后,双方将在后续D建工作中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开展D建结对共建工作,并逐步完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院乡联动”的D建共建工作机制,以加强学校、乡镇基层D组织和D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D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D组织创先争优,促进D建工作、卫生事业、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协议主要内容有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和帮扶送温暖活动、组织师生到塔石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2019年7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D委如约派出了“医路[SO]健行”志愿者先锋队前往塔石乡,开展乡村健康关爱志愿活动。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跟随乡村医生行走于乡间小路,开展随访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基层卫生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也为大山里的村民们送去了自救互救健康培训、强心复健操教学、垃圾分类、反邪教宣传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歌传唱等互动活动,在增强村民们健康意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山里的文化生活[7]。

制度是行动的保证,行动是制度的落实。共建协议的签订是保证双方共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真正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共建双方D组织必须对共建活动常抓不懈,只有双方D组织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筹协调,高职院校与社区的D建共建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绩效评估。为更好地保证共建工作的高效开展,要建立适宜的绩效评估机制。双方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反馈和监督,互相通报各自D建共建工作的实际进展和实施情况,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D建共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参与D建共建工作的D员和入D积极分子,应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接受D组织的监督,避免D建共建活动流于形式。

4.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社区的D建共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新方向。高职院校汇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使命意识等方面优势显著,而社区治理对高职院校的参与也有客观需求。目前,高职院校与社区D建共建工作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们应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这一共建工作模式,增强新时代基层D建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