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政策支持下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20xx年x月xx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和发展路径。近年来,思政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从全国数据来看,x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呈现出良好的结构特征:xx岁以下教师占xx.x%,年轻化成为显著趋势,这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xx.x%,具有高级职称的占xx%,xxxx年思政课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人数相比xxxx年大幅增加,高学历人才比重上升,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队伍结构变化带来的教育质量变化
---此处隐藏8684字,下载后查看---
打造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一是明确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其贯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全过程。以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突出标志性教学成果的培养转化,培育团队优势特色,打造国家级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是凝练优势特色。明确“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项目实践等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课程建设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必修课保证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教学内容专题化”“专题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案例化”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专题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分众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建设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深度融合,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等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开发在线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库等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及研发成果应用。推动现代技术与教学融合,如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结合“学习通”“学习强国”“考试酷”等辅助教学工具,通过“一键签到、在线测试、互动讨论、实时弹幕、答题抢红包、课前预习”等功能,增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互动,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推动教学模式方法创新。鼓励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并将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应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全局,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供坚实的思政教师人才队伍保障,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